竹里人家 作品

第42章 死去的丈夫回來了二合一

 事到如今,春林香齋從始至終歸陳問舟所有的消息也不是秘密,眾人心知肚明,只並不拆穿。

 陳老爺頗為得意,“嘿,可不是,我跟你說,別再想著挖牆腳,這份知遇之恩,你挖不動的。”

 “早就不想了。”田老爺雖是這麼說,心中卻暗自腹誹,要是沒有自家侄女這一出,他是無論如何也不願意放過這等人才的。

 想起糟心侄女,又不免有幾分鬱悶,他們四月從府城出發,臨出發前,鄉試結果已出,便宜侄女婿果然榜上無名。

 不是他瞧不起農家學子,而是鄉下跟城裡享受的資源壓根不是一個級別,府城的夫子至少舉人起步,藏書、人脈皆豐厚,遠不是鄉下一個窮秀才開的小私塾能比的,要他看,城裡隨便挑一個秀才舉人,他們田家再栽培幾分,不比那鄉下小子好,偏侄女豬油蒙了心。

 想起侄女歸家的處處討好,他就氣不過。

 明明小時候心氣挺高,他也以為是一個能幹大事的,這才沒逼著二房過繼,誰知道,越長大越不像話,成天想著招贅,殊不知,田家的產業,他可以交到侄女所生的田家子嗣手中,卻絕對不會交給一個外姓的侄女婿。

 敢情人從始至終都沒想清楚過。

 罷罷罷,總歸嫁出去的女兒,以後自有其爹孃操心,他一個大伯,只要不累及田家名聲,便隨她去吧,只是還要看看陳家小子和阮姑娘這次收穫如何,若是,侄女就老實待在安平鎮一輩子吧,總少不了她吃喝。

 也不知是不是緣分,陳家和田家在京都的宅子也相隔不遠,前後幾步路的距離,兩人幾乎是一路同行,至田府院前方分開。

 離了外人,身邊只一個族中子侄,陳父卻是自在許多,心情肉眼可見的飛揚。

 陳星河不解,疑惑問:“族長,你對問舟很有信心嗎?”

 “比你有信心的多。”陳父沒好氣瞥他一眼,對這個大力供養的侄子很不滿意。

 陳星河摸摸鼻子,有點心虛道:“那族長你多在族中挑些小輩教導,我也能幫著帶帶。”

 陳父再次蔫了,族中的小輩他比誰都關注,奈何沒人有那個才幹,才矮子裡挑了高個,這麼說不是扎他心嗎。

 復而,又欣喜起來,“算了,不能兩全,問舟如今這般,以後若是能培養一批人起來,也算我陳家燒了高香。哎呀呀,我是萬萬沒想到,他還能來這一出。”

 這語氣著實有些怪,帶著點不滿,似乎又帶著點為人父的得意。

 想起過去的打壓,陳父有幾分後悔,可又覺得沒什麼好後悔的,左右陳家的產業要留給大兒子,若不是他拘著,小兒子不至於有今日這般成就,如今這般正好,各忙各的,互不衝突。

 陳星河不予置評,心想如今問舟再好,也跟他們陳氏族中沒太大關係了,總不可能棄陳父這個族長轉投過去吧。說不得幾十年過去,就是陳家另外一支了。

 也得虧陳問舟不知道陳父想法,否則,定然是要啐一口的,他能有今日全靠自己,跟陳家祖先有什麼關係,以後就是兩家,誰也不佔誰便宜。

 可惜他此刻已經回屋安眠,全然不知。

 接下來五日,諸多制香師皆放鬆下來,於繁華京都閒逛,欣賞一朝之都的風華,一夜的糾結,也足夠他們冷靜。

 而公主府,公主府請來的十位制香大師,緊跟著忙碌起來,整理、登記,需要封存的香料各歸各位,靜待最後成品,而已經成型的香品則立即打開點評,記下優劣。

 三五人一組各自打分,復又交叉點評,選出上中下三級。

 也確實如阮柔所言,並不是所有香都能供到長公主的眼前,歲月催人老,其本就精神不濟,年老後對這種格外濃烈的香氣甚至略有不適應。

 最後,遞至長公主跟前的,不過每大類香料的前三,攏共不過二十份。

 而最終的冠軍,則不在論香料與技巧優劣,全憑公主感覺,無他,這本就是為迎合長公主喜好的比賽,又不是什麼商會舉辦的正規比賽,誰也說不出個不是來。

 長公主府規矩森嚴,下人們恪盡職守、口風甚嚴,雖然參與者眾多,卻無一絲一毫洩漏,不知有多少人偷摸著塞銀子想打聽消息的,俱被退了回來,著實叫人無奈。

 好在阮柔和陳問舟這邊自知能力有限,並不去做這些無用功。

 然而,人不去就山,山卻來就人。

 時隔多日,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霍老爺再次出現,春風拂面,襯得圓圓的臉蛋更顯奸詐。

 “霍老爺。”幾人見禮,霍老爺似乎比頭幾次更為平易近人。

 人精似的阮柔立時明白,想必是得知了什麼內部消息。

 果不其然,出口就是一道“恭喜。”

 陳問舟故作不解道,“不知喜從何來。”

 霍老爺道,“哈哈,我有一個侄子候了公主,算是長公主晚輩,聽了一耳朵消息,你們那安神香可是進了長公主的眼。”

 能準確說出安神香,消息應當不假,陳問舟呼吸忽的有幾分急切,追問,“那結果?”

 霍老爺緩緩搖頭,“這就不知了,應當還沒定下來,但你們的安神香能脫穎而出,阮姑娘果真不凡啊。”

 這話來來回回,阮柔都聽其車軲轆話說了三次,唯有這次最真心實意。

 想來也是,前兩次都是他們有求於人,如今,能在公主府跟前露臉,不管怎麼說,都不是昔日毫無根基的浮萍。

 阮柔嘴角勾出一個淺淺的笑,所以啊,為這一趟京都,總歸是值得了。

 五日也就是一眨眼功夫,公主府內,百餘份香料被一一貼上制香師的名姓、籍貫、背景,每一份都配上厚厚的點評冊子,是綜合所有人意見最後給出的評語。

 唯獨有一份,不時有幾個制香大師神色略微糾結看過去,不一會又將視線移開。

 作為最終的勝利者,那份將由長公主親自點評,無需任何專業的術語。 .w.com 請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