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誕的表哥 作品

第487章 將晴



            大釜裡冒起輕煙,浮起一層油,漸漸地,水也沸騰起來,香氣四溢,饞得周圍的燕軍紛紛伸長了脖子去嗅。

營寨後則是方才宰肉的地方,地上還殘留著血跡。

風吹過,幾縷頭髮被吹了起來,越吹越高,飄到了中軍大帳附近。隱隱地,也把那些燕軍的爭執聲吹了過來,似乎在說“乳間的肉給謝將軍吃”之類。

田承嗣大步走進帳內時,崔乾佑正負手看著地圖,轉頭見他來了,親自去拿了一個酒囊,丟了過去。

“拿到糧草了?”

“中計了。”田承嗣道:“蒲津渡沒有糧草,只有埋伏,讓唐軍殺了我們數百人。”

說話間,他擦了擦臉上的血跡才開始飲酒。那血跡並非交戰時留下的,而是他斬殺了敗逃回來的部將。

崔乾佑問道:“船呢?”

“想也知道沒船,唐軍就是想將我們困在關中。”

“我當時就該攻下長安。”崔乾佑眼神依舊透著狠色。

“說得好像能攻得下來一樣。”田承嗣反而不覺得崔乾佑的決定有錯,當時他們分了兵,又被李光弼斷了輜重線,若繼續在長安城下糾纏,只怕損失不會小,“先看眼前吧,要回范陽,只有攻潼關了,可潼關有重兵把守。”

“不急。”崔乾佑道,“我想想,接下來這仗該怎麼打。”

“在關中到處碰壁,還打。”田承嗣抱怨了一句,之後摸著下巴上堅硬的鬍鬚,道:“我們造反不算敗,至少把老昏君撂下皇位了,值。”

之所以這麼說,因他已有了窮途末路的預感,鋪墊了一句之後便道:“原以為李亨給的條件不錯,兩個節度使之位、依舊領麾下兵馬……竟是圈套。你說,是李亨耍了我們,還是李琮?”

崔乾佑語氣冰冷,道:“你若想有好的招降條件,唯有狠狠殺他們,將他們殺得膽顫心驚。否則,唐軍必誅了我們這些‘惡首’,整編我們的兵馬。”

“糧草士氣……”

“糧草士氣你不必擔心。”崔乾佑語氣堅決,道:“還有。”

“早便要告罄了,還能有多少?”田承嗣飲盡了囊中的酒,轉頭在帳內看了一眼,問道:“你帳中那幾個侍婢呢?”

“充軍糧了。”

田承嗣愣了一下,許久才開口道:“莫拿給我吃,否則我與你翻臉。”

崔乾佑懶得理會他,問道:“你說,長安城開始吃人了嗎?”

“也許吧。”

“若長安存糧告罄,李光弼一定巴不得我們退走,不可能扼守潼關。”崔乾佑道,“換言之,長安城有糧食補給。”

田承嗣道:“從何處?”

崔乾佑在地圖上劃了個標記,作了猜測,之後他看了眼時辰,閉目不語。

過了一會兒,連續有哨馬回來,分別稟報了他們打探到的情報。

其中,一名哨探稟報道:“末將打探到,唐軍過些日子還要從河東運一批糧草經蒲津渡,運往長安。”

“呵。”崔乾佑冷笑一聲。

“末將是否……再去探探?”

“滾。”

王承嗣不耐,將那哨探踢了出去。既然已經上過一次當了,他自是不會再上第二次當。

漸漸地,情報更多,他們也從這其中拼湊出了長安的補給情況。

“不難猜,必是從秦嶺運糧來的。”

“我們去這裡。”

崔乾佑指向他在地圖上的標記,那裡有歪歪扭扭的三個字寫著“少陵塬”。

~~

解縣。

王縉既然來了,見過了薛白之後還特意去見了薛白帶來的一批官員。他用這些人治理太原,才算是徹底倒向北平王一黨。

這批官員都非常年輕,其中,元結、顏季明,王縉是認識的,其餘者王縉雖然不識,卻也稍稍聽過他們的才名。

“這是常袞,天寶十二載進士,原任太子正字,如今或可在太原縣任一個主簿。”

“見過王少尹。”

“我在報紙上讀過他的詩,寫得甚好。”王縉隨意評價了一句,又向薛白道:“北平王辦報紙,也不知發現了多少天下英才啊。”

“是。”薛白並不謙遜,似說笑一般道:“因這報紙,天下英才盡入彀中。”

王縉因他引用太宗皇帝的話而略感尷尬,不敢回答,又看向另一人。

“第五琦。”

薛白遂繼續引見了一個年過四旬,沉穩寡言的中年男子,道:“開元十四年明經入仕,任過不少重職,曾助韋堅開通漕運。後被牽連,貶為須江縣丞,前些年我舉薦他回朝中任官,此番隨元結至太原當個支度副使,必能對王少尹多有助力。”

王縉一看,第五琦雖屢經貶謫而官位不高,卻透著一股強幹威嚴之氣,便知此人不簡單。

方才的常袞只是個剛入仕的年輕人,王縉還不放在眼裡,此時卻意識到薛白安排到他身邊的都是厲害人物,可見其控制太原府的決心。

“見過王少尹。”第五琦為人十分耿直,上前見了禮,便道:“我之所以到河東,乃是向北平王毛遂自薦。今國事之重在於平叛,而平叛之師需有錢糧。我以為,除了江淮之外,現今唯有榷鹽以充軍費。”

“不急,不急。”王縉能感受到第五琦的強勢,擺了擺手,笑道:“上任了再談。”

薛白適時表明了對這批官員的支持,道:“長安的糧食不能只依靠蜀郡,還需從河東支援,平叛之後勢必要改革稅制。你們到任以後,務必開始丈量田畝,藉著這場叛亂,把豪紳世族隱匿的人口歸戶。你們都還很年輕,眼光需放長遠,建功立業的機會遠不止在於平叛,在於改革積弊。”

當然,依眼下的勢態,叛亂已有馬上就要平定的趨勢,造成的影響還不算嚴重。相應的,之後的各種改革也可做更充足的準備,不必太過激進,以減少革新過程中的陣痛。

薛白對於河東有很高的期待,早在他入仕之前,輔佐楊銛為宰相時就已開始在河東試行鹽稅,之後保下王忠嗣守河東。如今再次前來,便是要使河東徹底成為一個既能扼住叛亂,又能屏障關中、為長安支援一部分錢糧的根基之地。

“北平王,有緊急軍情!”

說話間,有信使快步入內,把一封情報遞在薛白手上。

王縉十分好奇,眼看薛白將情報攤開看過了,問道:“可是戰局有了變化。”

也許是為了鞏固王縉的信心,薛白並未瞞他,直率道:“叛軍轉道南下了。”

“攻打潼關?”

“看他們的動向,很可能是攻少陵塬,奪我軍糧道。”

王縉道:“是否立即派人提醒李節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