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誕的表哥 作品

第427章 背後的陰謀

這一戰看似平順,卻在安祿山心裡埋下了不小的陰影,他甚至沒敢從罌子谷通過,而是往南邊繞了一段路。

再加上張獻誠的來信,以及高尚對偃師縣的在意,他有些擔心偃師縣、首陽山會是下一個罌子谷,這才有了今日之事。

“不怕。”安祿山喃喃自語著自我勸慰,“小舅舅你在想什麼我全都猜到了,不怕,我繞過去就好。”

之後,他不安地扭了扭身體,帶著疑惑的語氣,誠惶誠恐地問道:“可是聖人啊,你到底在想什麼,胡兒可都攻到洛陽了。”

~~

長安,興慶宮。

楊國忠誠惶誠恐地步入勤政務本樓的大殿,感受著其中肅殺的氣氛,小心翼翼地行了禮,不敢去看李隆基那威嚴的臉。

安祿山叛亂的消息是在叛亂髮生後的第七或第八天傳到長安的,至今正好過了一個月。

這一個月內,李隆基先是不信,認為是討厭安祿山的人,比如楊國忠在編造謊言。等到終於確信了叛亂的事實之後,則是勃然大怒,宮中所有人都不曾見過聖人那樣可怕的怒火。

楊國忠自知逼反了安祿山,又是叛軍清君側的口號中首先要誅殺的對象,一直提心吊膽,生怕聖人的怒火傾洩到自己身上,好在聖人沒有,說要御駕親征。

“朕要到洛陽,看看胡兒提二十萬大軍前來,敢殺朕,還是跪在朕的面前乞求朕饒命!”

年輕時提劍斬殺韋后、太平公主的英明神武之姿再次浮現,如同黃昏時的光芒照在了明鏡上,如朝陽一般絢爛。

當時,楊國忠敬畏天子這份霸氣,嚅嚅不知所言,可等來等去,卻沒得到聖人進一步的吩咐。

而時間在一天天過去,河北諸郡望風而降的消息如雪花一般傳來。終於,楊國忠悟了,往宮中遞了一道消息,當夜,楊玉環就跪在聖人面前,淚如雨下,請求他不要御駕親征,說一個雜胡叛亂,怎須勞聖人親自征戰?

最動人的一句話是“三郎怎捨得親冒矢石,讓臣妾牽腸掛肚、寢食不安?”

聖人扶起了她,長嘆道:“朕被太真的柔情絆住了啊。”

於是,御駕親征之議便由此廢置了。

朝中有許多官員為此暗罵楊國忠、楊玉環,而楊國忠深感冤枉,其實叛亂一起他就懵了,哪有主張。

很快,聖人任命正好在長安的高仙芝為范陽、平盧節度使,出兵平叛。

這個任命,早些年薛白就向李林甫提過,一兩年前也與楊國忠提過,如今終於是達成了。

可惜,晚了太多太多。

此時此刻,楊國忠站在大殿上回想著過去薛白勸他時的情形,後悔不已,唯恐聖人責他無能。

“王承業的奏摺,你如何看?”李隆基忽然問道。

楊國忠愣了愣,驚訝於聖人的語氣如此平靜。安祿山都要攻到洛陽了,聖人似乎不慌?也沒有前陣子那般震怒了?

他不明所以,迅速抬頭偷瞥了一眼,但看不出什麼來。心思這才回到王承業的奏摺上,想起那是為薛白、袁履謙、李光弼、王難得、李晟、獨孤問俗、李史魚等人請功,一併送來的還有李欽湊、高邈的人頭,很是振奮了朝臣之心。

“回聖人,可見河北諸郡心向聖人。”

先是溜鬚拍馬地說了幾句,楊國忠也說不出更有道理的話,依舊照薛白給他的信上所陳策略說起來。

“安祿山雖然殺到洛陽,但所過之處,縱兵燒殺擄掠,官民怨之。如今王承業、李光弼、薛白等人固井陘,守常山,傳檄河北諸郡,叛軍早晚必軍心大亂,慌亂回師。依臣所見,可如王承業所言,任一皇子為征討元帥,堅守洛陽,不出旬月,叛亂可定。”

楊國忠是很不希望高仙芝立功的,恨不能以心腹代替其職,可惜高仙芝幾次獻俘,很得聖人歡心,眼下只好先依薛白之計立功。好在,王承業是舉薦的,這戰略也是由他獻上,一旦平叛,他正是首功。

說實話,獻策之後,連他都能感受到薛白的苦心孤詣,已把各方面的功勞都分配好了,創造出了一個還算有利的平叛局勢。

然而,李隆基再開口,卻是出乎他的意思。

“朕並非問你此事,你可看出王承業奏摺中的不對來?”

楊國忠訝然,見有宦官把那奏摺再遞了過來,連忙接過細看。偏是橫看豎看,也沒發覺到底有何不對。

“臣愚鈍,請聖人恕罪。”

“胡兒叛亂至今不過一個月,須臾之間,河北二十四郡盡數望風而降,無一忠臣,又須臾之間,薛白一傳檄,河北便再次歸附朝廷,何也?”

“這……”

楊國忠答不上來,他對這些事不瞭解。

李隆基眼眸泛起猜忌的目光,問道:“倘若要任一皇子為討賊元帥,你以為誰合適。”

“該是……太子?”

“為何?”

“太子地位最高,且東宮新立,正該讓太子歷練,若換作其餘皇子掛帥,恐致失衡。”

“誰與你說的?”

“無人與臣說過,是臣……”

楊國忠原本想說“自己想的”,話到一半,卻是住嘴了。

李隆基也不追問,沉默著。

氣氛愈發壓抑。

奏對到此時,楊國忠才發現殿內並無幾個侍者,連高力士也不在。那麼,今日所議,無旁人可聽到。他在這一刻恍然大悟,覺得自己隱約捕捉到了聖人的心思。

“臣看,確有些不對。安祿山不過據兩鎮兵馬,實力遠不如王師,依常理,河北諸郡官員該不敢附逆,緣何出現讓叛軍殺到黃河,再重新歸附的情況?倒像是,故意放安祿山到洛陽一般?”

帶著試探之意說著,楊國忠再次偷瞥過去,發現聖人那隱在黑暗中的頭顯然輕輕點了點。

看來,這一下說到了聖人真正疑心之處。

“河北望風而降、河南一觸即潰、河東僅靠太原堅守,叛軍起兵不到一月,直接攻到東都,地方官兵如此狼狽,臣不得不疑惑……”

楊國忠順著聖意猜測到這裡,忽然心念一動,想到一樁事,嚇得他頓時不敢說了。

“疑惑什麼?”李隆基追問道。

“仗打成這樣,臣在想,也許,會不會是……”楊國忠遲疑道:“是否有人在利用安祿山,以‘清君側’的名義逼宮?是否有些人在暗中交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