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誕的表哥 作品

第413章 常山郡

“怕是要讓伯母失望,伯父幫忙解釋……”

邁進驛館時,薛白還在說著話,卻是愣了一下。

他見到有一人正站在前院恭敬地迎接著他,臉上還帶著一臉認罪的表情,正是老涼。

“郎君。”

“你怎在此?”

“主母她們已經在常山等了郎君三天了。”老涼撓了撓頭,“郎君怎麼來得還晚些?”

“你怪我?”

薛白反問了一句,表情冷了下來。

他還是初次對老涼發怒,而老涼也是初次違背了他的命令。

當然,箇中情形即使不說他也猜得到,無非是顏嫣等人得知他要到常山赴任,逼著老涼帶她們來。

“郎君,主母她們說,見了郎君才肯回長安,小人怕路上出事……”

老涼說著,感受到薛白怒氣不減,心中恐懼且不知如何是好。

正此時,身後忽有人開口說話了。

“這孩子,怎還不進來,杵在庭內做什麼?”

老涼迅速往後一瞥,只見崔氏帶著一眾小娘子們出來了,不由略舒了一口氣。

薛白的目光則已落在了崔氏身後的幾人身上,顏嫣、青嵐是作為他的妻妾來的,李騰空則是顏嫣的大夫,正巧要雲遊四方,一道同行,至於李季蘭,不論理由充分與否,總之是跟著朋友來的。

若是顏嫣或她們之中的誰上前撒嬌,薛白還是要怪她不知輕重。但崔氏畢竟是長輩,薛白還是換上禮貌的表情,喚道:“伯母。”

“叫得這般生分,三娘也是我的女兒,叫丈娘。”

“是,丈娘。”

崔氏大喜,招手喚薛白進堂說話,還稱讚老涼這個護衛頭領忠心耿耿,吃苦耐勞,總之是久別重逢,一派喜慶。

入了堂,薛白再看幾個家眷們的表情,顏嫣作賊心虛的模樣,時不時偷眼看他,把身子往崔氏身後躲;青嵐只顧著歡喜,恨不得現在就打點家務讓薛白沐浴更衣;李騰空還是故作清高,尤其是當著旁人,更是裝作與薛白不熟,但那發紅的耳根已出賣了她;李季蘭不知在臉紅什麼,倒容易教人誤會。

見了她們,他的怒氣不由散了。

說好一起上任,他卻只陪她們一起行路到晉中就獨自趕路了,她們難免是要擔心。來見一面也無妨,到時及早將她們送回去便是。

“三娘還在擔心呢,伱怎麼比她還晚到?”崔氏一落座便問道。

薛白其實還去了土門關一趟,但這種公事不必對她明言,遂道:“路上耽誤了些時日。”

“你此番來常山任官,升官再快,也有兩年任期吧?”崔氏笑道:“往後我便可多照顧三娘了。”

“是。”薛白道:“盼能在常山多待上兩年。”

“好好好。”崔氏道:“若是能添個小的,正好我還能幫你們撫養……”

顏嫣聽了,竟是覺得好笑,偷偷抿了抿嘴,也不知是在笑話崔氏這份閒心,還是笑話薛白。

顏杲卿則聽出了薛白話裡對時局的憂慮,只在堂中稍坐了一會,就迫不及待地讓內眷們迴避,讓他們談正事。

~~

堂中還殘留著些脂粉的香氣,卻已響起了一聲嘆息。

“他真是對雁門關出手了?”

“千真萬確,並非我冤枉安祿山。”

薛白把石嶺關一戰前因後果說了。

顏杲卿終於是不再抱有幻想,那套“民風彪悍,未必是要造反的言論”的說辭是不能再提了,他眼中顯出憂愁之色,道:“如此情形,你還敢來常山?甚至把三娘也帶來。”

薛白道:“自是會盡快送她回長安,不僅是我,丈人的家眷也該送到安全之地。”

顏杲卿聽他這般說,卻是反問道:“你就這般篤定我沒有隨安祿山造反?我幾次升遷,全是他舉薦的。”

“丈人若要附逆,把我押送給安祿山當禮物,往後還能在偽朝謀一任宰執。”

顏杲卿搖了搖頭,道:“聽起來,你不打算離開常山。”

薛白道:“我想試試能否遏制住安祿山的叛亂。”

他從袖子裡拿出地圖,展開來。

“安祿山若叛,唯有速取長安,或走河東、或走河北。如今李峴宣慰河東,舉薦高仙芝、李光弼為節度,擋住了這條道路,而走河北,常山雖不是咽喉之路,卻也是通衢要地,我得守著。。”

顏杲卿指了指地圖上常山郡以東的平原,沒有說話。

“我知道。”薛白道:“騎兵要南下,繞過常山郡非常簡單。但只要我在這裡,河東兵馬便可隨時出太行山,直指叛軍幽州大本營。我在這裡,安叛山便要忌憚。他要南下,就必須先下手除掉我。”

顏杲卿道:“我是說,還需要有人與你互為犄角,共同挾制安祿山。”

“誰?”

薛白的錢莊雖然已經鋪到了河北,但他對河北整個的官場還完全不熟悉,自然是要問顏杲卿的。

卻見顏杲卿指了指自己的鼻子,面露莞爾,道:“我亦想謀個官,如何?”

薛白沒有立即答應,而是愣愣看了顏杲卿一會兒,像是因為老人這“求官”之舉而愣住了,但其實並不是。

他當然明白顏杲卿這麼說並不是為了個人前途,只是他原本的想法是,把顏杲卿送出河北。

原本歷史上,顏杲卿抵禦安祿山叛軍,城破被擒之後滿門被碎屍割殺的慘烈事蹟,薛白聽說過,如今他取代了顏杲卿為常山太守,就想過也許能使顏家免於那樣的劫難。

智勇雙全的忠臣義士,留得性命,也許能為大唐盛世的延續做出更多有價值的事。

可另一方面,薛白孤身到河北,的的確確需要顏杲卿的幫助。

“可信得過我?”顏杲卿見他不答,又問了一句。

薛白回過神來,道:“我寫封信回長安,請託高力士,當能為丈人謀一郡守之職。”

“好。”顏杲卿義不容辭。

“還想與丈人瞭解常山郡的情形,方才入城前,我見丈人與一個官員同行?”

“常山長史,袁履謙。我與他是多年的舊友了,早年間曾一起擴田。他是忠良之士,你能信得過他。”顏杲卿對袁履謙的人品很篤定。

之後,說起常山郡諸多官吏。

“真定縣令張通幽,亦是朝廷任命的進士,大節不虧。但他做事有些私心,你治所就在真定,需留意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