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誕的表哥 作品

第110章 師門

既遇到王維,薛白猜想是玉真公主回長安城了,她在洛陽、王屋山等地都有宮觀。

    想必啟玄真人也是與她一起雲遊歸來。

    離開酒肆,再行到玉真觀前,景象果然與平時不同,門前的車馬、護衛多了許多。

    薛白依舊到側門叩門,來知客的是個從未見過的女冠。

    “見過真人,我拜會騰空子。”

    “好你個小郎子,敢到玉真觀來勾搭。”

    “真人誤會了,我與騰空子是好友。”

    女冠招手讓他進來,親自領他往客院,莞爾笑道:“欺我不懂,哪個不是‘好友’?還當騰空子是個專心修道的,卻有你這般好友?”

    一路說話,她語態自然親切,微有取笑之意,到了客院,飄然而去。

    薛白等了一會,李騰空來了。

    多日未見,她清減了些,顯得有些消瘦。

    “你來尋師父為顏小娘子診病吧?師父並不居於此,才歸長安,昨日又去終南山了。留了一個補心室氣血的方子可先服用,你隨我來。”

    說罷,李騰空轉身,帶薛白往練丹房去,有些公事公辦的態度。

    “我可否到終南山拜會啟玄真人?”

    “你要去嗎?”李騰空抬眸間似有些驚喜,須臾澹澹道:“若要去,尋個時日,我帶你前往。”

    “如此,多謝了。”

    “聽聞你又入獄了一遭?”

    薛白道:“今日來,也是想向你道謝,多謝你為……”

    “沒有。”

    李騰空有些慌亂,暗惱皎奴又亂說話。

    她背過身,推開練丹房的門,道:“我不過是因有些家事回去,得知你的事,遂問了兩句,一點忙也沒能幫上。”

    說話間,她走到藥爐前,連忙換了話題。

    “這次的方子可製成藥丸,我已快制好了,你等一會吧?”

    “好。”薛白道:“不論是否幫上忙,你替我求人,反遭奚落,我總該謝你。”

    “你還說。”

    李騰空終究是少女心事,近來先是天天被十一娘數落,又羨慕十四娘,回了道觀還被人取笑與男子交往……總之就是亂了道心。

    這些全是因為薛白,她不免有些惱他,此時終於是嗔了一句。不是怪罪他,反而顯得像是男女間打情罵俏。

    可反應過來之後,覺得不妥的還是她,連忙穩固道心。

    “咳咳,我是修行之人,不因閒言而擾。”

    薛白笑了笑。

    李騰空偷眼一瞥,沒忍住,問道:“你聽說了嗎?我十四姐之事。”

    “聽說了,我與杜位有幾個共同朋友。”

    “是嗎?那你如何看?”

    “人各有志吧。”

    在薛白看來,杜位大好前途必會被李家連累,這麼傻的事他肯定不會做。

    李騰空不滿地扁了扁嘴,在心裡罵了一句。

    “上進鬼。”

    “你說什麼?”

    “啊?我沒說話啊……”

    ~~

    拿了丹藥,走到廊下,恰聽到有悠揚的琴音傳來。

    儀門那邊的桃樹下,一個女冠正在撫琴,身姿窈窕。

    “我也得學音律。”薛白低聲自語。

    如今這個皇帝好音律,有這技藝傍身,對他的前程會有極大的助力,比如哥奴就擅音律。

    李騰空正要說話,卻有個五六歲的稚童從小廊那邊跑來,身後跟著四名婢女。

    “師姐,我到練丹房玩,可以嗎?”

    “去吧。”

    稚童笑呵呵地爬過門檻,仰著頭,努力嗅著藥材的氣味。

    他長得粉凋玉琢,想必父母雙方都是極好的相貌。

    傳聞玉真公主雖未嫁人卻有個兒子,薛白遂很小聲問道:“是玉真公主的兒子?”

    李騰空被附耳問了一句,有些緊張,點了點頭。

    此時,撫琴的女冠聽到動靜,抱琴起身,向這邊走來。

    薛白原本以為是玉真公主,此時才發現這女冠是個十五六歲的少女,儀容妍美,豔若桃李。

    “騰空子。”

    “季蘭子。”

    李季蘭應了,有些好奇兩人的關係,不由問道:“這位是?”

    “薛白。”

    “原來是薛郎當面。”

    李季蘭眼睛一亮,大大方方行了一禮,道:“我亦愛讀薛郎詩詞,郎君以‘青玉桉’為詞牌,可有‘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桉’之意?”

    說話間,她上前兩步,眼角含情盯著薛白,像是對他有意思,但其實她純粹喜愛詩詞罷了,偏是生了一雙桃花眼,一顰一笑都讓人覺得美豔。

    雖還是個懵懂的單純少女,卻天生紅顏禍水的相貌。

    薛白不知她說的詩,應道:“只是隨意起名罷了。”

    “真是大家風範,薛郎隨意起名便有那般意境。今日有幸得見,郎君能否指點小女子詩詞?”

    “咳咳。”李騰空忙道:“他還有事,這便要走了。”

    說話間,有些警惕地拉著薛白往外走。

    李季蘭跟了兩步,還想與他們說話,偏李騰空腳步匆匆,只好作罷。

    ……

    李騰空送了客,轉回煉丹房,玉真公主正抱著兒子玩耍,李季蘭站在一旁說話。

    “真是長安風流人物,難怪連聖人也賞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