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楓 作品

第470章 少靈攻打朗川城



            賁江的手指輕觸那泛黃的地圖,如同古代智者在棋盤上運籌帷幄,每一點一劃,都勾勒出一幅未知的硝煙畫卷,言辭間透露著對戰場的深刻洞察:“我軍雖如松柏之堅,無奈敵眾我寡,彼等尤善奇門遁甲,詭計多端,令我軍防不勝防。此刻,援軍之望,猶如涸轍之鮒渴求清流,將軍您的到來,恰似天降甘露,或可使戰局風雲突變。”

太皓側耳傾聽,其目如蒼鷹,銳利穿透迷霧,胸中已是波瀾壯闊。他輕捻頜下長髯,沉聲道:“賁江,你我袍澤情深,共守家國,這份忠肝義膽,日月可鑑。以我觀之,此戰非尋常之力搏可解,需智勇雙全,巧計並用。明晨,我將親臨前哨,細察敵情,謀定而後動,誓與諸君共克時艱,還朗川一片安寧。”

賁江語帶滄桑,聲音裡藏著古戰場的蕭索:“太皓將軍,事到如今,我軍僅剩之策,便是如磐石般堅守此地,因連年征戰,兵疲馬困,昔日鋒芒,已漸黯淡。”

太皓眉尖輕鎖,目光熾烈如火,追問:“城垣之內,還有多少熱血男兒,能執戈持盾,共赴生死洪流?”

賁江面帶苦楚,答道:“唯餘五千忠魂,猶自傲立,不屈不撓。”

太皓聽罷,眼中閃過一抹不易察覺的光芒,憶起離京之際,半鏨宰相密語交付的一萬名精銳民兵,那是國家的長城,民眾的護盾,他沉聲言道:“如此,我懷揣的密令,正是為此刻預留。萬川城內,潛藏著一萬精銳民兵,靜候佳音,以期一舉扭轉乾坤。”

賁江聞此言,精神為之一振,驚愕與希望交織:“竟藏有一萬鐵騎於不聞之地,下官為何全無所知?”

太皓緩緩點頭,面容堅毅,穩如泰山,吩咐道:“賁江,此地的穩固,全仗你等忠貞不渝。我即刻動身,去往萬川城,喚醒那沉睡的雄師。待我歸來,我們並肩作戰,力挽狂瀾!”

賁江經過精心挑選,麾下二十名武藝超群的精銳將領,與太皓並肩踏上前往萬川城的征途,他們如同二十道閃電,誓要在逆境中劃破曉。朗川至萬川,縱馬疾馳,半日之程,即可跨越山水,距離無法阻擋他們迫切的決心與速度,如同箭在弦,只待發。

萬川城,嵌于山巒之中,巍然不動,自成天險,彷彿大自然賦予的銅牆鐵壁,反賊雖兇猛,卻難以撼動分毫釐,至今城門安然無恙。太皓一行人馬蹄塵揚,如風至,踏入城門,他手握令牌,那是半鏨相授的密令,藏著萬川城下的一支萬馬千軍,隱秘而待發的精銳。

令牌一展,太皓之聲響徹雲霄:“萬川城之士,持令而集,城守者留,民兵聽我令,朗川之急,隨我披甲再戰!”此令一下,城中騰起一片轟鳴,萬士應聲雷動,城內只留堅壁之將,而那一萬民兵,如潮湧動,披甲佩劍,隨太皓而行,決心赴朗川,共赴那未了的戰場。

又半日疾馳,太皓率萬馬奔騰,如龍歸巢,朗川城下,鐵騎風塵未定,軍心已沸。然而,賁江迎面而來,帶來的消息卻如冬日之寒風,直刺骨髓:“太皓將軍,悲聞,您以血汗換回的夔川、歸川二城,已再陷敵手,烽煙再起。”

言未盡,賁江手捧一束綢,其上斑駁血跡猶新,是隆威校尉捐軀前,以血為墨,絕筆留遺志:“守土盡忠,不負民,願以身代蒼生,望捷報。”

字字如金石,擲地有聲,悲壯交加,太皓接過綢緞,眼中閃過痛烈,卻無悔意。他深吸一口寒風,道:“校尉之志,我等必將承,血書不白流,朗川未破,誓雪恥,夔川、歸川再復,我輩鐵骨,誓與國同在!”

太皓之言,如戰鼓擂動心,激起士氣,萬軍齊聲應,誓言響徹朗川,悲壯間,卻也昭示著不屈,血火中重生的意志,誓將燃盡反賊,再繪疆土一片清平。

朗川城垣,一夜休憩,戰甲初拭,劍光未斂,太皓與賁江籌謀辰川之戰方酣,未料風雲突變,晨曦微露之際,少靈統率五萬鐵騎,黑雲壓城,如狂瀾轟至,朗川城頓成孤島,危如累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