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楓 作品

第467章 惜蒼谷獄中自刎

太皓接過分量沉重的信件,手撫其上,彷彿能感受到蒼谷殘留的體溫與未了的情誼。他找一處靜謐之地,緩緩展信,心中默讀,每一個字都如同重錘敲打在他的心湖,激起層層波瀾:

“太皓賢弟,見字如面。若此信能達汝手,恐我已不在人世。世事無常,我蒼谷一生坦蕩,未料竟遭此橫禍。然,我心無悔,唯願我朝山河無恙,百姓安泰。賢弟,你我並肩作戰多年,深知你忠肝義膽,武藝超群。今朝我雖身陷泥潭,但望你勿因此動搖,繼續擔起護國重任,為正義而戰。

太皓賢弟,吾遭此劫,或許冥冥之中自有定數。然我之隕落,最怕引發昔日參衛山兄弟們的不忿與衝動。他們性情中人,得知我遭此不白之冤,恐難以按捺胸中怒火,或將我之不幸,歸咎於朝廷,乃至引發更大的亂局。

我懇請賢弟,務必在我身後,代為安撫舊部,以你之智勇,曉以大義,告知他們,我蒼谷之死,純屬奸人構陷,與朝廷無干。國家正值多事之秋,萬萬不可因個人之仇,而令天下大亂,百姓受苦。望你以大局為重,引導兄弟們化悲憤為力量,共同抵禦外敵,守護這片我們曾誓死捍衛的土地。

我雖不能親眼見你完成此事,但我相信,你之仁心與智謀,定能解開他們心中的結,使之明白,真正的復仇,是讓正義得以伸張,讓真相大白於天下,而非盲目的刀兵相向。

賢弟,我此生無憾,唯念不能再見你凱旋之日。但願我的犧牲,能換來你的覺醒,以及這亂世的一線光明。勿悲傷,我蒼谷在九泉之下,亦會為你護航。待到風雲散盡時,願你我之名,能共載史冊,流芳百世。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後會有期。”

讀畢,太皓的眼眶溼潤,信紙在手中輕輕顫抖,他抬頭望向遠方,天際初露曙光,心中卻已暗自立誓,不僅要為蒼谷洗刷冤屈,更要將這封信中的囑託,化作披荊斬棘的力量,誓要在這亂世中,以血肉之軀,開闢出一條通往光明的道路。

然而,太皓心中所慮,遠非僅僅在於如何履行信中重託。他深知,那參衛山上的八十位英雄,個個武藝超群,性情剛烈,一旦得知兄長般的蒼谷遭受不白之冤,恐如狂風驟雨,席捲四方。他們分散於山南海北,如同八十顆未定的棋子,一旦被悲憤所驅,後果不堪設想。

太皓行軍路上,每一步都踏在沉重的思考之上,他心中暗自籌謀,如同在布一盤看不見的棋局。他明白,此局難解,非一時之計所能平復,須待到戰事稍歇,方能挺身而出,逐一拜訪昔日的兄弟,以情理並重,化干戈為玉帛,撫平他們心中的創傷與怒火。

“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太皓在心中默默吟誦,他的目光穿越眼前的烽煙,似乎已望見了未來的挑戰。他深知,這場戰役不僅是對外的征戰,更是對內的維穩,每一步都需謹慎,每一步都需智慧。

“待到凱旋之日,我必親赴參衛山巔,以蒼谷之名,集兄弟之力,共話前塵,解開心結。”太皓在心中暗暗發誓,他要讓蒼谷之名,不僅成為悲歌,更成為團結與和平的象徵,讓那些分散於四海的英雄,重新凝聚在正義的旗下,共同守護這片他們曾誓死效忠的土地。

行軍的道路上,太皓的背影顯得格外孤高而堅定,他的心中,已經埋下了新的種子,那是關於和解與重建的希望,是在血與火的洗禮之後,對和平的深切向往。

又一日行程,山川壯闊,兵馬穿行於崇山峻嶺之間,未料天公不作美,忽而風雲色變,鵝毛大雪自蒼穹傾瀉而下,將天地染成一片銀裝素裹,卻也為行軍之路平添了幾分艱難。太皓勒馬,望著眼前被雪花覆蓋的巍峨山脈,向身旁的校尉隆威詢問:“此等雄偉之地,可有名號?”

隆威挺胸應答,聲音堅定而清晰:“啟稟將軍,此山名為鬼谷嶺,素有‘天險奇絕’之稱,平日裡亦是人跡罕至,更別說如此驟雪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