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楓 作品

第456章 太皓到任北峰城

 “在下司功參軍池龍,掌管官吏考課、假使、選舉、祭祀、禎祥、道佛、學校、表疏、書啟、醫藥、陳設之事。”

 “司倉參軍耿壽,監管倉儲糧秣,確保城中百姓衣食無憂,拜見太皓城主。”

 “司戶參軍符勇,戶籍田畝,民生之本,勇立潮頭,力保社稷安寧。”

 “司兵參軍饒段,統管兵馬,練兵習武,誓護北峰城一片祥和。”

 “司士參軍法健,掌管教育科舉,育才興邦,健行不怠,願為城主培育棟樑。”

 正當司法參軍伍正欲開口自述,太皓城主含笑打斷,言語中透著幾分熟稔與信賴:“伍正參軍,你我雖初逢於誤解,但那段插曲,早已不必掛懷。你的名字,本官銘記於心,無需多言。”此言一出,伍正心中感激不盡,眾參軍亦是暗暗稱奇,對這位新任城主的氣度與胸襟刮目相看。

 太皓目光如炬,轉向司兵參軍饒段,語氣沉穩卻帶著不容忽視的威嚴:“北峰城壁久無大將鎮守,副將之位亦空懸已久,朝廷調遣未至之前,城內兵馬便由你全權調度。此刻,我欲知城中實力幾何,士兵幾何,戰馬幾何?”

 饒段挺胸應答,神色間不乏憂慮:“稟城主,城中現有壯士八百,戰馬百匹,然則連月來,糧餉未續,士氣難免有所消磨。”

 太皓聞言,眉頭微蹙,轉而向司倉參軍耿壽詢問:“耿壽參軍,府庫之中,尚有多少盈餘?糧倉之內,能否解燃眉之急?”

 耿壽麵色沉重,如實稟告:“稟城主,庫銀幾近枯竭,糧倉亦空空如也,百姓飢寒交迫,每日皆有餓殍之痛。”

 太皓輕嘆,胸中燃起一股不屈之火:“城中之困,非一日之寒,需謀長遠之計。耿壽參軍,可有知曉附近是否有殷實之地,可供援手?”

 司功參軍池龍聞言,上前一步,言辭謹慎:“城主明鑑,方圓百里之內,唯鐵川城財力雄厚,或可求助。”

 太皓追問:“鐵川城具體何在?”

 池龍答道:“鐵川城距此約五十里之遙,乃是此地唯一富庶之城。”

 太皓目光掃過在場眾人,沉聲道:“時局緊迫,明日需親赴鐵川城一行,尋求援助。諸位大人,誰願與我共擔此任?”

 司戶參軍符勇,性情剛毅,眉宇間透著一股不容小覷的英氣,聞太皓之言,毅然上前,朗聲道:“城主憂民之所憂,急民之所急,符勇願鞍前馬後,共赴鐵川,為北峰城謀福祉。”

 太皓城主目光中閃過一絲讚許,輕輕頷首:“符勇參軍有此擔當,北峰之福也。明日同行,共圖大計。”

 符勇聽聞,心知太皓城主心繫民生,急欲解城中燃眉之急,不禁關切道:“城主初至北峰,風塵僕僕,是否先歇息數日,養精蓄銳,再行處理繁重公務?”

 太皓城主搖首,語氣堅定:“民生之艱,刻不容緩,一日之歇,恐誤百姓生計,本官心難安矣。”

 符勇感佩於太皓城主的仁心與決心,遂道:“城主體恤民情,下官敬佩。城主府已備妥,符勇願為城主引路,確保城主能有片刻寧靜,以備明日之行。”

 太皓城主聞言,輕輕一笑,點頭應允:“如此,便勞煩符勇參軍,本官先行安置,明日好整以暇,共赴鐵川。”

 在符勇的引領下,太皓步入了這座承載著北峰城過往輝煌與當下落寞的城主府。府邸外觀雖不失莊嚴肅穆,卻難掩歲月侵蝕的痕跡,每一磚一瓦似乎都在訴說著往昔的榮辱與滄桑。步入府中,儘管庭院已被打掃得一塵不染,陽光卻似乎在刻意避開某些角落,讓那裡的黴味成了時間的低語,講述著無人問津的故事。

 府中靜謐異常,只有一位鬚髮皆白、年逾古稀的老者,如同一株歷經風霜的老松,靜靜地守護著這片被遺忘的土地。他便是城主府中唯一的守望者——管家。歲月在他臉上刻下了深深的溝壑,但那雙眼睛依舊明亮,閃爍著閱盡世事的智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