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楓 作品

第1章 洛小凡夢遇神貓

 深秋的早晨,空氣中透著潮溼,透著清涼。 

 2022年10月的某一天,洛小凡早早地就開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他來到這個古鎮已經三年了,三年前,他同時遭遇失戀、失業、失去親人,生活跌入了低谷。經過3個月的頹廢之後,他又一次來到了這座江南古鎮。洛小凡清楚的記得自己第一次來古鎮遊玩時的場景,當他看到小鎮中那一處處古民居時,不禁感慨:“這就是我心目中的江南啊!”小鎮雖然不大,但它卻有很多令人心曠神怡的地方:千年古法一條街、水鄉古韻廊……這些都讓洛小凡流連忘返。 

 有人說,在每一個人的心裡,總有一種古鎮情懷——流水江南、煙籠人家。洛小凡初到此地,便愛上了深街長巷、青瓦木樓、烏篷搖曳……轉眼間三年已過,他仍然喜愛漫步古鎮,品味當地文化。每天忙完自己的工作,業餘時間會寫寫文章,向報社投稿。他在古鎮的職業是古鎮圖書館管理員,每天工作很繁忙,主要負責招待來圖書館參觀的遊客,書籍的盤點、上架、歸檔,維持圖書館閱讀環境的秩序,圖書館的衛生打掃維護以及收發郵件包裹。這份工作雖然忙碌卻十分充實,因為在沒有遊客的時候,他可以獨自在圖書館裡靜靜地閱讀,沉浸在書籍的海洋之中。 

 洛小凡剛到圖書館工作時,就發現館內圖書多為古籍。始於先秦甲骨文,迄於清乾隆年間的《四庫全書》,及至民國的《四部叢刊》都有陳列,也有不少名人手稿,書畫等等,皆是古代歷史文化之珍品。洛小凡有一個特殊愛好,就是喜歡與書中人物談天闊論。他認為每一部古書上的文字都是有靈魂的,在自己的內心中與書中人物交談,可以讓自己內心得到釋放。 

 凡到過古鎮圖書館參觀過的遊客,都對圖書館流連忘返,他們認為在古鎮圖書館裡讀書可以淨化心靈、頤神養性。有很多遊客返回居住地後,會給圖書館寄來一封信或者一張明信片,談論自己對圖書館的印象,以及對圖書館難忘的地方。也有人會將自己家中淘來的古書典籍、名人字畫郵寄到此,由圖書館代為保管。 

 這一天,圖書館收到了一個長約1米、寬50釐米、高50釐米的木箱。木箱看上去就是有些年月了,木箱上的油漆已經脫落不見了。木箱上沒有張貼任何快遞單信息,看不到是從哪裡寄來的。洛小凡打開木箱,發現裡面是一些古書和一些畫軸,最上方還放著一封寫給古鎮圖書館的信。洛小凡拿出那封信,打開看了一下,信中只有一句話: 

 這是我收藏多年的典籍《禪月集》20卷、書畫8件,請古鎮圖書館保管珍藏! 

 落款也沒有寫名字,他想應該又是哪位來過古鎮的遊客寄來的。洛小凡曾經對《禪月集》略有所聞,《禪月集》所收錄的作品為禪月大師詩文,禪月大師是晚唐五代前蜀畫僧和詩僧。他把那些書拿出來放到桌子上,仔細翻閱了一會兒。又從箱子中拿出一幅畫卷,打開看到畫中是一隻貓在一座寺廟院子內。旁邊有些文字,是用草書所寫。禪月大師名叫貫休,貫休善書法,他寫的書法被稱為“姜體”,其中草書寫得最好,可與唐代傑出書法家懷素相比,尤其喜歡書寫千字文,他也能寫行書、隸書、篆書,並且自成一體、別樹一幟。畫上那映在綠樹叢中的寺院,給人一種幽靜肅穆的感覺,寺院中那隻貓畫得栩栩如生,十分惹人喜愛。洛小凡順手把畫卷掛到一個牆壁上端詳,又把另外一些畫卷逐一拿出,全部掛到圖書館牆壁上,洛小凡看到除了那張畫貓的畫卷外,其他的都是一些羅漢圖。看那些羅漢圖有的龐眉大目,有的高顴隆鼻,面貌都是“胡貌梵相”,這種奇異之相,立意免俗。洛小凡曾研讀過相關史料,據史料記載,貫休曾說,這些“不類世間所傳”的佛教人物形象,是他“夢中所睹爾”。我們大可以不相信夢中所見之物,但是這些梵像都是貫休冥思悟到禪學中去了,都是禪宗境界中幻化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