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劉備拜父


  大吳皇朝,這裡的局勢暫時並沒有發現什麼變化。

  唯一值得一提的,也就是一件奇聞軼事了。

  據說,大吳皇朝十八路反王之一的朱元璋攜子上陣,本來起的應該是實地教導的心思。

  只可惜,這一回似乎是玩翻車了。

  吳白起作為大吳皇朝的第一名將,也是大吳皇朝最後的擎天白玉柱,又豈是那麼好對付的。

  本來在朱元璋看來是一件不說是十拿九穩,但也至少有七成勝算的大戰,可是,硬生生的被吳白起在最後翻盤。

  大吳第一猛將葉長卿甚至一度威脅到十八路反王的中軍大帳,逼得眾反王只能夠狼狽而逃,六十四路煙塵在這一戰之中,也被吳白起給收拾了不少。

  在“戰略性撤退”的過程之中,朱元璋很不幸地被吳白了。

  但是,就在最危險的時候,朱元璋麾下包括神將田再彪在內的七員虎將齊出,但卻被葉長卿輕鬆擊敗,甚至還有其中的三人給丟了性命。

  也幸好葉長卿最主要的目標仍然在他們的老大朱元璋的身上,為了防止朱元璋逃跑,沒有在這些小弟的身上多浪費時間。要不然,說不定這幾個最後的下場也是涼涼。

  可是,眼看著葉長卿就在即將追上朱元璋,並且將朱元璋和朱棣父子斬首的時候,一陣狂風在這個時候席捲而來,將大武皇朝的軍旗一一吹斷。

  軍旗,其中最重要的一種就是牙旗。

  在影視劇中,軍隊出征時常會舉辦祭旗儀式。祭祀的旗幟就是牙旗。

  三國時期,薛綜認為:“兵書曰,牙旗者,將軍之旌。謂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飾之,故云牙旗。”意思是說,天子或將軍出征,在軍營前樹立旗幟,旗竿飾有象牙,因此得名牙旗。

  在兩軍交戰之中,牙旗可以看作是最為重要的旗幟,代表全軍,旗幟尺寸也是最大。

  牙旗在實際作戰中是位處主將所在處,主將在,牙旗不倒,一旦牙旗倒下,代表主將可能已經陣亡,全軍都要崩潰,所以戰時雙方都盯著本陣的牙旗和對方的牙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