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趙雲 作品

第498章高築牆,廣積糧,急稱皇

  公元220年,曹丕篡漢自立,滅了東漢政權。第二年,劉備就在成都稱帝,建立蜀漢。

  按理說,當時劉備剛剛丟了荊州,只有益州這一塊地盤,實力遠不如曹魏,可是劉備還是迅速稱帝,這就是形勢使然。

  因為劉備向來以“匡扶漢室”為政治號召,自己也號稱漢室宗親,而稱曹操為漢賊。如今漢獻帝已經把帝位禪讓給了曹操之子曹丕,曹丕成了正統的帝王,這樣劉備就淪為割據叛亂勢力。

  所以,劉備要馬上稱帝,就是要在政治上和曹丕平起平坐,避免不利地位,同時也是昭告天下,漢朝並未滅亡,它正統的繼承者就是劉備的蜀漢,而曹丕在理論上依然是反賊。

  而現如今,肅王皇甫明澤與當初劉備的情況有異曲同工之妙,皇甫明澤一系,不管事實究竟如何,但是,他們本身必須得相信那一道聖旨的真實性。

  畢竟,如果連他們本身都不願意相信的話,那麼,你又能夠指望誰去相信。

  既然他們一直所堅信的那一道聖旨說了先帝的遺旨是讓皇甫明澤繼位,而非現在坐在龍椅上的皇甫明昭。

  那麼,皇甫明澤就應該儘早樹立自己的大旗,和坐在龍椅上的皇甫明昭正面打擂臺。唯有皇甫明澤儘早樹立起自己的大旗,以燕南為根據地建朝開制,天下人不僅不會排斥,更可源源不斷的吸引來自各地的人才武將,可以儘快地發展壯大。

  對於石之軒提出的“高築牆,廣積糧,急稱皇”這三個字,說實話,肅王皇甫明澤如果說不心動那當然是不可能的,有關於稱皇的問題,這些天已經不止一人提過了。

  只是,肅王皇甫明澤心中仍有顧慮。稱皇,這又豈是小事情,其中利弊得失,當然得儘可能地考慮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