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一鍋出 作品

第九百三十八章 經濟金融關聯鎖

大家各想各的,朱聞天的想法則簡單,三十年七倍多正常,下丘村沒佔絲毫便宜。

因為未來幾年,是技術和經濟爆發的時期,下丘村選擇了不去促進通貨膨脹的路線,為國為民。

只是針對這一筆投入的,不代表所有下丘村的投資。

跟國債一樣,看是固定利息還是浮動利息,看通貨膨脹程度與利息支付方式。

固定利息年百分之六,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那麼三十年後,絕對不是整體的百分之六。

半年支付的利息可以再投資,利滾利的模式。

或者是買的時候固定利息百分之六,而這個國債可以抵押貸款,固定利率貸款,利率百分之八。

抵押出來的錢剛到手,馬上遇到了通漲行情,為了應對通漲,採取提高準備金率的方式。

銀行不得不提高存款利息來穩定準備金,同時調整浮動放貸的利息。

達到百分之十的時候,把抵押貸款的錢存進去,這樣在保證固定國債利息百分之六的情況下,多賺了兩個百分點。

主要在於是固定的還是浮動的,貨幣的貶值程度和是否購買了抗通漲的關係。

計算起來挺麻煩的,但只要有規則,就是可以算。

朱聞天計算的就是規避風險的三十年七倍多收益,這個是給大明朝廷看的。

這筆投資不是下丘村全部錢財的投資,而是各個店鋪及背後廠子各拿出來一部分的投資。

接下來朱聞天準備讓下丘村的所有獨立店鋪互相之間進行交叉持股,兩兩聯合與兩三、三四、四五……

等等方面的店鋪聯合模式,聯合後的新的經濟經營體再次跟其他的經濟經營體進行交叉持股。

接著是每一個原來的店鋪單獨與每個經營體交叉持股,甚至再成立新的經濟經營體。

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公司的子公司、不同的孫公司、獨立的、非獨立的……

相互之間繼續交叉持股、互相擔保、關聯交易、資金拆借、資本對賭……

這麼做的目的不是為了難為朝廷的戶部,而是教他們如何理清這方面的關係。

到時候有商人自認為自己聰明,費盡心思弄個交叉持股,想規避稅務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