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一鍋出 作品

第八百九十章 電報加急行軍迅

需要調整的,山西北部、中部、南部的情況不一樣,最北邊一年只有一茬糧食作物,然後再考慮能不能弄點生長週期短的雜糧。

一般情況下應該是兩年三熟,指主糧,如果種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那個就可以多收一茬。

關鍵在於土壤問題,不是你想種就能種的,需要養地,實在不行,最不好的地方種藥材、棉花,棉花一年一熟即可。

換成種大豆,可以一年種兩次,第一次正常收穫,第二次來不及成熟,那麼就變成青貯,正好大量養殖牲畜。

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隊伍不到地方,天知道現在那裡是啥樣。

故此開始強行軍,一共七天時間,每天平均二百二十里,從亳州跑到洛南。

按照節氣來算,還差四天就是小滿,麥子南方都開始收了,再過些日子,山西的運城的麥子也要收,叫安邑。

接著便是太原,隨後大同,大同收完麥子就應該種白菜和蘿蔔,再種豆子還得弄青貯,這個沒問題,有和林那邊的牲畜過來,養他們。

之前就挑地方種的苜蓿草,為養殖作準備。

另外燒陶瓷器,把路修一修,有水路的用水路運輸,沒有的地方套牲口把煤炭、焦炭和陶瓷運到別處賣,可以百貨商店負責收和運轉。

先乘船到的人已經晾好了溫水,還有鹽,加上水面漂浮的麥麩,營地早扎妥當。

人下馬、下車,馬和騾子有人用冷水沖洗,這是每天最後時候的待遇,衝一衝,趕緊喝水。

“好騾子,一匹匹的跟尋常的不同。”本地的百姓知道親王們又來了,過來湊熱鬧。

他們一直盼著,從洛南到藍田的山給打通了,許多運輸的隊伍就走這條路,洛南在這頭,正好招待旅人。

光是提供食宿就沒少賺,又提供倉儲服務。

他們沒見到正主,那便先幹活,等正主過來再磕頭,本地就是歸西安府,大家全是秦王的人,秦王到此就是到家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