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一鍋出 作品

第七百四十六章 過往猶記政主次

從沒玩過這個遊戲的應天府孩子們玩瘋了,邊追邊喊、邊玩邊笑,嗆一肚子風。

剛開始還戴手套玩,後來把手套摘了,因為有手套就抓不緊冰釺子。

“回去得給他們洗澡,出一身汗,莫著涼。”

朱元璋一直笑呵呵地看著孩子們玩耍,孩子們開心,他也高興。

“陛下咱吃飯?”里長想著得安排用膳了。

“吃甚?”朱元璋這才感覺餓。

“骨頭湯餛飩,熱乎。”里長回話。

“大善,餛飩好!”朱元璋一聽,確實有食慾。

幔帳一圍,擋風,大家坐下吃餛飩。

護衛人員輪換著吃煎餅果子、喝蘿蔔末湯,喝湯用水囊,隨身攜帶。

煎餅果子裡有油條,沒有果篦兒。

煎餅果子的果子是大果子,因此得名,之前叫大骨子,油條像骨頭的形狀。

果篦兒則是面炸的片,它本身叫篦兒,篦子,把面炸出來是個篦子形狀的,裡面一條條的連著。

由於用它來替代油條,就把它單獨稱呼為果篦兒,大果子的果。

這是煎餅果子的名稱由來,正宗的是山東的煎餅,然後北京和天津因為小麥少而綠豆多,就用綠豆來做煎餅。

豆汁是綠豆發酵的,是滿族人的特色食品,天津就用這個綠豆來攤煎餅,綠豆煎餅。

即,正宗煎餅果子追根溯源在山東,以小麥粉為主。

發展到後期,各地有各地的特色,以特色為主打。

現在護衛們吃的煎餅果子的煎餅就是小麥粉,九零粉,半發酵。

綠豆可捨不得用,綠豆等夏天的時候拿來做綠豆糕和綠豆粥的。

‘呼~~吸溜……呼~~吸溜……’朱元璋帶著群臣吃餛飩,小餛飩,不是大的元寶形的。

小餛飩現包,包的人一手抓一摞餛飩皮,另一手拿個小竹片,由於是給自己人吃,竹片會在肉餡的盆裡多舀點餡。

包起來的時候基本上一秒一個,包一個扔鍋裡一個,就這速度,正常。

福華樓的後廚人員包餛飩的速度相同,沒什麼區別,熟能生巧。

鍋就在旁邊擺開一排,大家像比賽似的,讓吃餛飩的人感覺賞心悅目,那節奏感太強了。

“這就是好日子啊!咱拿命拼出來的。”朱元璋吃口蒜茄子,眼圈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