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一鍋出 作品

第七百一十七章 似鍾若表為更房

自己領的不是那個表,說是以後需要每天上朝的時候跟鍾來校對。

“其實不用非要到那鐘的前面校準,如咱妹子和貴妃的手錶,妹子的每日快兩分鐘,貴妃的慢兩分鐘,自己估摸時候差不多了,調一下就好。嘿嘿嘿嘿!”

朱元璋安慰著一群人,馬皇后的表一天一夜快兩分鐘,孫貴妃的慢兩分鐘,一般早上起來後校對。

那還對什麼?早上起來,一塊表調慢兩分鐘,一塊調快兩分鐘不就成了嘛!

大家紛紛點頭,沒錯,不過該校對還是要校對的,差個一時半刻的沒問題。

打更人也不都準確,稍微偏差一點沒問題,之後又可能補回來,反正知道個大概時間即可。

官員和將領們互相看看,一個個都不說要拿了東西就走。

因為拿東西是節氣給的福利,如果吃了午飯再走,會帶上午飯的吃食給家人,可以吃快一點,然後拎上食盒回家。

家人在出來的時候已經告訴了,若午時未歸,等著,下午晚點吃飯,自己把下丘村的飯菜拿回來。

整個大明,沒有一個地方做的飯菜比下丘村好吃,別處花錢可買,下丘村只能看機會。

福華樓的飯菜貴,給夠錢,讓其送到家沒問題,下丘村誰敢要求他們給送飯?那得宮中。

“陛下,下丘村午飯吃啥?若不好,臣先回去。”曾魯比較聰明,先問。

“宜長。”朱元璋哪知道啊!他問里長。

“陛下,降溫,死了一些牛,村子買來,有醬肉牛、牙籤牛肉、牛肉汆丸子、小炒牛肉、涼拌牛蹄筋、蔥爆牛肉、牛骨髓等全牛宴的菜。”里長回答。

“陛下,臣等著吃。”曾魯絲毫不要臉,一聽菜,決定拿回家。

其他大臣紛紛點頭,全牛宴哦!帶回家,家裡人保證高興。

朱元璋沒有任何表示,習慣了,這群玩意兒,像平時沒吃過飯似的。

東西送上來,打開箱子,裡面露出一堆表?鍾?

“宜長,這麼大,戴在哪合適?”朱元璋拿起個鬧錶,或者說是鬧鐘,發現不方便攜帶。

“陛下,此乃鬧鐘,給打更人準備的,放在更房,先在應天府、寧國府、太平府試用。就怕有人偷、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