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一鍋出 作品

第六百九十四章 經濟積極架空罪

若是很小的變化,而且不想殺人,一個部千八百貫的,那就那麼算了。

換成曲線波動太大,得有十萬貫,保證查,並且一查一個準,跑不了滴!

群臣不敢貪,即便胡惟庸都無法從國庫裡掏出錢,那個心式記賬法叫人很無奈。

地方工程,想讓朝廷出錢,會有工部的人去核實,看看那個工程是否需要那麼多的錢。

他們特別厲害,用什麼料、多大的規模、多少天、人工數量,他們給出來的數據與最後完成的數據比例相差不到一分,即百分之一。

只能從料上造假,數據上造不出來的,應該用紅木的地方,非要用柳木,這就是差價。

敢那麼幹,監工等部門全要打通,這可不是說被逮到賠錢、坐牢的問題,會死人滴!

“還有嗎?”朱元璋同樣想花錢,下丘村寫的題本上說了,資金流動起來才行,流動的過程中是存在利潤的。

並且應該推動積極財政政策實施,因為之後的海外貿易,需要大明國內的需求增加。

東西和錢,不能直接發給百姓,除非百姓受災了,或者生病到惠民藥局,進養濟院,官學朝廷補貼。

那麼錢要花出去,用在百姓身上,任何社會生產活動,必然有人參與。比如修路,它也是經濟屬性的一部分。

在這個社會行為當中,包含著利益交換,利益交換量越大,需求和供給增加量則大。

如此才能叫百姓手中有錢來消費,並且生產,與夷人進行貿易中的順差結果滿足自己的需求,即財富增加。

錢一直留著,屬於浪費。

為了穩定,可以不出現財政赤字,還沒到那種激進的國家發展速度需求的程度。

等有一天需要的時候,證明國外技術提高得太多了,影響了大明的貿易順差,大明不得不採用綜合手段來割韭菜。

朱元璋費了好大的勁才把這個理論給弄明白,現在一聽有人要花錢,他表示支持。

宮裡的錢儘量不花,他等著發行紙幣,用宮裡的錢當抵押物,到時候放出寶鈔來促進經濟發展。

朝廷先用正常的貨幣來推動經濟,明年將是重要的一年,許多事情要放在明年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