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一鍋出 作品

第六百八十一章 時辰確定價幾許



            “這個是大金錶,外殼能換。”朱聞天抱著朱雄英轉回來時,里長在給朱元璋介紹落地鍾,六尺來高。

前面玻璃,周圍是沒有雕刻的好木頭,村子裡的人雕刻技術還不夠好。

朱聞天倒是能雕,但他嫌麻煩,直接給朱元璋,讓朱元璋自己找人雕。

朱元璋之前看到了航海鍾,航海鍾精度高,他這個不行,大,密封起來不進會是不可能的。

而且他這種大擺鍾換到別的緯度上,就可能不準,重力加速度不一樣。

想要準,得換長短不一的鐘擺,如果是瓊州府製造的鐘拿到北平行省,就換上按照緯度來計算的長鐘擺。

等陀飛輪做出來,便無須調整了,現在還要堅持。

“與航海鍾一樣,一圈十二個大格,轉兩圈是一天,這個叫分針的走三格是一刻鐘。這個好啊!不用補時,時辰補時有初初刻。”

朱元璋仔細觀察著。

現在一天十二個時辰分一百刻,補時一小刻四點八分鐘,麻煩啊!

當然,用習慣了也就那樣,大家都如此,就跟切音標音的方法一樣,就那麼學的,切起來輕鬆。

眼下一天可以重新定成九十六刻,一刻就是分針走三個格子。

“未雕刻?嗯……就這樣,第一個大表咱保持原陽,村子還得給咱一個航海鍾,用來對其他表。

除了大的,還有中等的、小的沒?最好是能夠拎在手上的。

拎一個走,隨時能夠看時候,打更的人最好給個準點的,他們就不用總盯著蠟燭的刻度和水漏。”

朱元璋決定這第一個不雕刻圖案,有象徵意義。

“陛下,打更的話可以設計一個裝置,比如到了兩刻鐘的時候,鍾裡敲擊一聲,時針一的時候敲一聲,二的時候敲兩聲。

正常的鐘給打更人一個,然後一個縣給個航海鍾,其實打更人會在正午的時候用棍子的影子來校對鍾。

小的不用拎著,請看這個,這個是懷錶,若是用個皮的帶子套手腕上,叫手錶。

與大表一樣,需要每天上弦,然後校對一下,這個表可以拿來當指南針用,對著太陽,是這樣,兩種方法,第一種,用時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