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一鍋出 作品

第四百六十六章 後續汙染有方治(第三更)

 一些油脂就留下來,送給趙家村做盒飯用,都是飽和脂肪酸,不過吃的人不在乎,有就不錯了。 

 反正礦區的人都很開心,吃飯的時候有了笑容,不似之前那般麻木。 

 下丘村給出來操作方法和圖紙,就按照前幾天里長說的辦。 

 先在這個露天礦試運行,如果好了,周圍所有的礦照著做。 

 又能賺錢,又能增加就業崗位,又能解決遠處百姓運輸不易的問題。 

 朱聞天單獨給畫了小的蜂窩煤爐子,沒有鐵皮包裹,只有耐火土和外面的一層陶。 

 移動的時候要小心,否則會把陶碰碎,耐火土本地是最不缺的。 

 下丘村車隊帶著的爐子,就是鐵皮裡面放耐火土,然後可以燒焦炭。 

 鐵皮百姓捨不得用,一個爐子要用很多鐵皮,那些鐵皮夠製作十幾把薄菜刀了,只要磨得夠鋒利,切肉切菜沒問題。 

 煤礦的人享受到了福利,他們會幹得累了後,休息一會兒,就製作蜂窩煤。 

 計件的,做到什麼時候呢?第三頓飯的時候,他們就不幹了,吃完飯回家。 

 一天四頓飯,三個時辰一頓飯,其實吃三頓飯,只用了六個時辰。 

 如此他們多賺一頓飯,還能賺一點計件的工錢,很划算。 

 幹活的人都以為自己賺到了,佔了大便宜。 

 其實他們只要幹活,哪怕是計件那個,三頓飯給出來根本不算事兒,因為他們的勞動剩餘價值更多。 

 至於說最後給一頓飯,至少朱標等人很高興,因為百姓吃飽了,累了六個時辰,就可以好好睡覺了。 

 又不怕百姓餓肚子,又不擔心他們休息時間不夠,挖礦是高強度勞作,必須保證休息時間。 

 礦工都是本地人,離家不算遠,遠的地方辦不下來路引。 

 吃三頓飯,正常的工錢加上計件的工錢不少了,回家跟媳婦兒做運動再睡覺也夠睡眠時間。 

 朱標連吃三個小蘑菇:“後續朝廷接手,選煤、煉焦的方法確實好,在各地直接解決,減少大量成本。 

 那個水是不是不能隨便往河裡排?需要建池子沉澱?然後把沉澱物撈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