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一鍋出 作品

第三百三十七章 閒來無事聖出行(第一更 月票 推薦票謝謝)

 “愛吃愛吃!”馬徽和錢杜史一同點頭,秈米不做米線的話,不如面好吃,粳米又太貴了。 

 這邊不是更南方,麵食很多,得從北方以運河來運。 

 “那好,等咱們收完麥子就種大豆,深秋時給你們做豆腐吃。” 

 黃里長時刻不忘了招待好兩個教書先生,這身份比百貨商店掌櫃厲害。 

 “為什麼不種水稻?”錢杜史覺得輪種應該是水稻,這邊有湖。 

 “漲水給衝了呢?水稻得插秧,累死累活的,一衝全沒了,大豆不用那麼累。”黃里長有自己的思路。 

 他們說話的時候,船隊前面都過去了,剩個尾巴也出了胭脂河。 

 再行片刻,進入順流河段,黃池河。 

 河邊有人在修路,已經修到丹陽湖了,這是能看見的,沒看到的就是按照地形來修,前面到胭脂河。 

 找人慢慢修,不曾發力,胭脂河邊有路,等著更多的人手招過來,順著這條路,能一直通到南京。 

 因為秦淮河存在很多年了,河邊始終有路,就差連接與拓寬、平整。 

 “朱里長,我見路邊堆了不少砂石,路不是修好了麼?”朱標拿望遠鏡看。 

 “沒有沙子,都是大小不等的石頭,有的還是風化石,堆在路邊,上面會斜插個竹子的鍁。 

 往後順著到秦淮河岸邊一路上都會如此,隔一段距離放一堆。 

 遇到下雨後,或者其他情況下路不好時,路過人的會用竹鍁幫忙補一補。” 

 里長介紹情況,砂石用來補路,再放個竹鍁。 

 下雨後某個位置沉降了,只要有人路過,就能用竹鍁撮砂石填一填、踩一踩。 

 竹鍁沒人拿回家,不值錢,而填坑,大家都很自覺,百姓可以不識字,卻知道這條路得所有人一同維護。 

 即便小孩子,走在路上渴了,看別人家的菜地有黃瓜,都是踩壟溝不踩壟臺,選上面的大的黃瓜摘,用指甲掐斷後面,而不揪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