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一鍋出 作品

第十三章 錢多攢買筆紙墨

  ***

  時間眨眼而逝,一晃的工夫到了臘月二十四,過小年了。

  這裡為南方,臘月二十四為小年,北方臘月二十三。

  哪一天不重要,關鍵是小年得忙碌與熱鬧。

  每個地區的小年活動不同,祭灶卻幾乎一樣。

  打掃衛生、準備過年的東西,所謂的祭灶,其實是觀察灶坑情況。

  裂縫的必須修補,有灶灰堵塞的疏通一番。

  祭灶便是及時修補,不能讓灶壞了,馬上過年了,壞了怎麼做飯?

  修補的話,一個灶臺裂縫,抹泥慢慢烘乾,五六天就夠了。

  這就是為什麼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的緣故,留出來時間。

  很多民間傳統是科學的,不可皆當成封建迷信。

  北方臘月二十三,南方臘月二十四,是氣溫區別,查灶情況補救烘乾的用時不同。

  朱聞天所在的村子是臘月二十四,他跟著祭灶。

  村裡有人畫上灶王爺、寫灶聯,大家喜氣洋洋的。

  過年的新衣服做好了,里長找到憨憨來試一下,等守歲的時候換上。

  “憨憨啊,村子就是你的家,往後有一天你出去了,受了委屈,別怕,回村子,你是咱村子的守村人啊!”

  里長給朱聞天試衣服的時候,突然說了這麼一句話。

  朱聞天猛然抬頭,與里長對視,嘿嘿一笑:“不,不去,在村子,嘿嘿,嘿嘿嘿!一直在,在村子,嘿嘿嘿嘿!”

  里長微微一愣,跟著笑:“好,好啊!咱有錢了,等開春給你做一身好看的衣服,守村人就應該是最好的。”

  ……

  ‘嗨呦!嗨呦……’

  下丘村的村民圍觀,幹活的人光著膀子推大木頭,村子在榨油。

  這個不用朱聞天來教,村子裡會,以前是沒錢買豆子,自己又來不及大量種。

  買回來的大豆大家就榨油了,還有剩下的黃豆和其他豆子,每家分一些,自己生豆芽,準備過年的時候吃。

  這些豆子可是公使錢給買的,按照人口算。

  別處的牲口圈,也有人給牲畜餵食,明年的勞動力,還有羊用來產奶。

  母羊都懷上了,村子裡的人希望早點下崽。

  馬是最難伺候的,半夜還得喂一次,天冷,不喂就瘦了。

  朱聞天想上手,他力氣大啊!村民不用他,你歇著,吃你的冰糖葫蘆。

  朱聞天沒辦法,只好在一旁看,手上拿一串冰糖葫蘆,山楂和山藥混合的。

  村子現在夜間的氣溫有時低於零攝氏度,半夜的時候他找小夥伴們過來做糖葫蘆。

  換成白砂糖的糖葫蘆,依照本地的氣溫,半夜做出來了,明天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