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作夢的懶蟲 作品

第五百零三章 姬旦

  可在說到蘇國時,他們又變得怒其不爭起來。這怒的不是蘇國,而是姬考。

  與蘇國結盟,實乃一步臭棋。事實上,蘇國的實力雖然不弱,但周國卻從未有過與蘇國結盟的意思。

  至於最後,兩國為什麼還是結盟了,那就得問周國大公子姬考了。他在遊歷的時候,偶然見到蘇侯的女兒蘇妲己,並對其一見鍾情。

  然後,接下來的事就簡單了,他一力促成了蘇國與周國的結盟。而兩國結盟的象徵,就是他與蘇妲己的婚約。

  “哎,當年與蘇國結盟的時候,我就不同意,現在好了吧,自食惡果了,真是色令智昏。”

  一週國大臣不滿的說道。他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姬考卻知道,對方罵的人是他。畢竟,與蘇國的聯盟是他一力促成的。

  與蘇國結盟,確實不好。蘇國雖然實力強橫,可卻沒有諸侯國願意與其交好。究其原因,還是蘇國自身的問題很嚴重。

  作為大商的臣子,在大商還在的情況下,蘇國竟然長時間的不向大商納貢。

  承認,蘇國有著各種各樣的理由,但他們的這種行為,已經相當於實質上的謀反了。

  這比周國都過勁,周國雖然打算謀反了,可卻一直沒有表現出來,每年都還在老老實實的朝貢,不僅是最早到的,還是上供的最多的。

  態度要多忠誠有多忠誠,這也是為什麼,帝辛明知道周國心懷不軌,卻不能對其出手的原因。

  如此忠心耿耿的屬國,都要施以毒手,那其餘諸侯見了,心裡會怎麼想?

  天下諸侯,皆是大商的臣子。而蘇國呢,就差在腦門上寫上亂成賊子四個大字了。

  這種情況下,與蘇國撇清關係都來不及,哪個諸侯國敢與其深交?萬一大商對蘇國用兵時,牽連到自己,那就麻煩了。

  也就是姬考色令智昏,為了抱得美人歸,頂著巨大的反對聲,強行促成了與蘇國的結盟。

  當然,與蘇國結盟這件事,姬考確實要負主要責任。可要是把所有的責任都歸咎到他的身上,那就有些過分了。

  姬考有錯,這些大臣們就沒有錯嗎?姬考終究只是儲君,不是國君。這些大臣真要鐵了心的反對,那姬考的態度就是再強硬也沒用。

  

  說到底,還是周國上下都有些飄了,心裡漸漸不把大商當回事。所以明知道蘇國有問題,依舊選擇了與其結盟。

  同時,他們也想借此機會,試探其餘諸侯的反應。

  若是別的諸侯,見他們與蘇國結盟後,慢慢減少了雙方間的聯繫。這說明大商的威勢仍在,他們立即就會收斂起野心,繼續扮演大商的忠臣。

  可反之,若是別的諸侯完全不在意這個,那就說明大商的威信已大不如從前了,甚至是無法號令天下的諸侯。

  如此,周國就能進一步的展現野心,以團結其餘對大商不滿的諸侯。

  正是抱著這樣的想法,姬考這個沒什麼權力的儲君,才能促成周國與蘇國的結盟。

  “混賬!”

  姬考現在,對這些大臣很是不滿。這群傢伙,竟然把責任全都歸咎在他的身上,這豈是為人臣子應該做的?

  他確實有錯,可儲君不犯錯,那還是儲君嗎?及時指出儲君的錯誤,並說出正確的見解,本就是大臣們的職責。

  但就現在的情況來看,他們顯然沒有盡到自己的職責。而且,最關鍵的是,他們不僅不加以反省,反而將錯誤歸咎到他這個儲君的頭上。

  他們的這種態度,讓姬考又驚又怒,繼而生出“靠著這群傢伙,真的能治理好國家嗎”這種想法。

  姬考對大臣們的能力,產生了質疑。並決定,自己繼位之後,一定要將他們更換掉。

  “事已至此,再說誰對誰錯,已經沒有意義。現在最重要的,是該如何解決此事?”

  “若非萬不得已,父親絕不能制定攻打蘇國的計劃。”

  聽到這群人在議論自己的大哥,姬旦皺了皺眉,不動聲色的說道。

  作為禮的制定者,他本能的厭惡眾人的行為。儲君的對錯,豈是他們這些臣子可以隨意議論與批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