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作夢的懶蟲 作品

第482章 竊取封神之權

 …… 

 這個時代沒有法律,禮作為道德的表現形式,就是這個時代的法,是約束諸侯公卿的制度。 

 作為制定禮制的人,姜黎的地位無疑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從剛剛被冊封的諸侯,一躍成為天下諸侯中最為拔尖者。 

 雖無三公之名,可已有三公之權。天下諸侯,皆是對其尊敬萬分。真正的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 

 而作為禮制規定的最高者,禮制雖然不是帝辛制定的,可他卻得到了最大的好處。 

 禮法規定,天子最高,諸侯公卿次之,士大夫再次之。眾人既然決定遵循禮制,那自然要維護帝辛的統治,及其正統性。 

 如此一來,就等於是在無形中加強了他的權勢,兵不血刃的就做到了天下歸心,好處能不大嗎? 

 以前周國若是造反,不說從者雲集,那也不會少。 

 可現在,周國要是敢造反,在場的諸侯為了維護禮制,大概率的會選擇作壁上觀,而非相助周國。 

 這對大商來說,自然是好事。不過,姜黎覺得這還不夠。 

 帝辛要想做到竊取天帝的封神之權,不說做到周國造反後,天下諸侯群起而攻之的程度。 

 起碼也要做到周國造反後,會有三分之二的諸侯攻打周國。如此才算是整合了人域,初步具備了與天帝掰手腕的力量。 

 “為先賢分級定品後,接下來,就該是給在場的諸侯分級定品。” 

 “讓不同的諸侯間有上下之分,並按照不同的等級,給予他們不同的待遇,從而進一步推廣禮制,增強天子的權威。” 

 看著仍在討論的眾人,姜黎的心裡已經在構思下一步的計劃了。 

 制定禮法,規範典章,此乃強國之法。大商想要變強,就必須遵循禮制進行改革。所以,姜黎要在大商推行禮制! 

 而禮法的本質,就是分尊卑,將人分成不同的等級,並給每個等級的人不同的待遇,從而體現出他們的差別。 

 禮制很符合諸侯與貴族的利益,一旦禮制確定,那他們就永遠是諸侯,世襲罔替,世世代代高人一等。 

 因此,姜黎並不覺得在大商推行禮制有什麼難的。一件事,如果符合大部分人的利益,那往往很容易做成。 

 不過,這裡也有個問題。 

 眼下雖有公侯伯三種爵位,但並沒有高低之分,只是關係遠近之分。可按照禮制,伯爵卻要低於侯爵。 

 對此,侯爵自然樂意,可伯爵就不一定了。因為很多伯國,實力是要強於侯國的。 

 你實力比我強,排在我上面那沒什麼。可伱實力不如我,卻要排在我上面,憑什麼? 

 就憑你和天子關係近? 

 這個理由,明顯不能服眾,真要強行推行下去,必然會出大亂子。 

 後世周國敢給諸侯分等級,是因為他們剛經歷了一場勢力洗牌,大家都有功勞在身。 

 爵位大小,全看各自所立的功勞是大是小,公平公正,誰也不能說個不是來。 

 可大商又沒有經歷改朝換代的大戰,沒有那麼多的功勞給他們立。 

 若無一個可以服眾的標準,那大家都是諸侯,誰又願意屈居於他人之下?必然要出亂子,說不定會爆發內戰,讓大商不攻自破。 

 姜黎推行禮制的目的,是為了增強大商的實力,而不是為了讓大商陷入內亂,自我內耗。 

 若是因此引發內亂,就有些得不償失了。所以,他得想個穩妥的辦法才行。這也是為什麼,姜黎沒有貿然提出為諸侯分等級的事。 

 此事好是好,但一個搞不好,卻容易引發內亂,必然要慎重。 

 大約經過了三天的討論,聖人、亞聖、賢者三個層次的先賢總算是評定好了。雖然有幾個人頗有爭議,但總的來說影響不大,起碼各方面都很滿意。 

 之後,就是把名單送往聖地,讓裡面的先賢自行討論,擺好名次。之後,即可將其昭告天下,受整個人族的供奉。 

 何為先賢,皆是對人族立有大功者,無論是一國,還是天下,都沒有資格祭祀他們,需得整個人族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