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七百二十二章 飲者留其名,老夫子要翻書

    “我不是在與你就事論事嗎?”

    “去去去,休要聒噪,一個女子,懂什麼。”

    這位在此書院求學的中土儒士,去了別處,與同道中人繼續高聲言語,意氣風發,指點江山。

    換成是繡虎崔瀺,估計就要將這些人全部拘押起來,用幾條跨洲渡船直接送往金甲洲北方戰場。管你們是真心想死,還是沽名釣譽,死了再說。

    從中土神洲獨自遠遊醇儒陳氏的李寶瓶,忍不住嘆了口氣,摘下酒葫蘆,偷偷喝了口酒。

    與人說話真累。不管我說得對不對,你們好歹聽聽我到底說了些什麼啊。又不是我有幾個說對處,你們便一定說錯了的。

    ————

    老秀才去往人間大地。

    無意間瞥見了那一襲紅衣,老秀才心情驀然大好,打算先與陳淳安聊幾句,再去與小寶瓶見面。

    在一處臨水石崖上,那個從一人肩挑日月變成一洲日月懸天的醇儒頭也沒轉,“劉叉去了扶搖洲,蕭愻還在路上攔阻左右。”

    老秀才哀嘆道:“扎倆羊角辮的小姑娘長得挺可愛,做起事來真是太不可愛了。”

    陳淳安笑問道:“你當真半點不記恨蕭愻的所作所為?”

    老秀才說道:“總要由得他人是個活人吧。至於其他事,該咋的咋的。做錯先擔了錯,才能來談改錯。”

    陳淳安說道:“左右最為難。”

    老秀才點頭道:“書上書外不一樣,讀書人都為難。”

    陳淳安咦了一聲,破天荒打趣道:“老秀才這是要開罵了?要罵別隻罵文聖一脈,其餘幾條文脈的讀書人,記得一併帶上。”

    老秀才說道:“最前邊的那幾頁老黃曆,是我從老頭子那邊辛苦借書翻來的,你想不想聽?別說是你,連你先生都未必有我清楚。你又是個喜歡只讀聖賢書不聞窗外事的,不喜歡打聽那些陳芝麻爛穀子,咱們那位亞聖又拘謹,看他那架勢,恨不得每翻一頁書就要先上一炷香,他自己是不累,可我看在眼裡是真累。”

    陳淳安一抬手,手中多出一壺酒,遞給老秀才。

    老秀才晃了晃不同尋常的酒壺,裡邊的酒水更是大為神異,老秀才皺了皺眉頭,丟還給陳淳安,“此地山水氣數,你自個兒留著,我不缺這一點半點的。”

    老秀才說道:“我這會兒氣力不濟,你稍稍分心幫忙遮掩幾分。出了紕漏,洩露天機,全怪你啊。”

    陳淳安立即幫著隔絕天地。

    只要是說正事,老秀才從不含糊。

    老秀才望向石崖外的那條大水,將一些老黃曆與陳淳安娓娓道來。

    萬年之前,人族登山再登頂更登天,一舉打碎天庭,或者打殺,或者驅逐了那些高高在上的存在,那些將人族視為香火源頭、肆意操控所有人族生死的存在,就此成為過眼雲煙。事實上,真當那一刻來到,幾乎所有人族,自己都覺得不敢相信,當真贏了。從此整個天地,好像就要由人族來負責開萬世太平了。

    比人族更早存在的妖族,有過也有功,其實與人族依舊積怨極深,最終仍是分到了四分之一的天地,也就是後世的蠻荒天下,山河疆域,廣袤無垠,但是物產最為貧瘠,相對靈氣稀薄,在那之後,立下不世之功的劍修,在一場驚天動地的天大內亂之後,被流徙到了如今的劍氣長城一帶,鑄造高城,三位老祖先後現身,最終合力幫忙將劍氣長城打造成一座大陣,能夠無視蠻荒天下的天時,割據一方,屹立不倒。

    陳淳安問道:“那些遠古劍修,當年不惜與所有陣營決裂,事出何因?我只知道當時如果不是劍修內部先行分裂,如今天下到底如何光景,還真不好說。”

    老秀才唏噓道:“還能如何,劍修,是天地間殺力最大、斬殺天上神靈最多的劍修啊,其中一撥劍修,性情桀驁,覺得那座三教老祖都覺得誰都不去染指的天庭遺址,應當就此封禁起來,那撥劍修卻覺得,當然要由他們佔據,所有逃竄遠方的神靈餘孽,他們承諾一定會一一斬殺,就不用他人憂心了。而由陳清都、龍君和觀照領銜的另外一撥劍修,則覺得不該如此,可以換一塊更大的人間地盤,選擇休養生息。結果就是那麼個結果,又狠狠打了一架,打得差點又教天地翻覆。”

    “雖然陳清都這撥劍修沒有出手,但是有那兵家開山老祖,原來早早與出劍劍修站在了同一陣營,差一點,真就是隻差一點,就要贏了。”

    陳淳安又問道:“當時人族慘勝,放心剩餘劍修?不怕萬一?陳清都他們這些劍修,雖然當時沒有出劍,但是那麼多仇恨的種子,遲早會變成一大片劍氣沖霄的參天大樹。只要陳清都、觀照等人哪天反悔,或是劍修再與其他人族起了衝突,一定會真正出劍的。”

    “所以啊。”

    老秀才無奈道:“所以淪為了刑徒。可不可憐?當然可憐至極!可是你要知道,在當年,剩餘劍修連那刑徒都未必當得!你看後世劍修在那劍氣長城,咱們文廟有過半點約束嗎?當時一位失去眷侶的兵家二祖,直接放言,這些個桀驁不馴的傢伙,與神靈性情最近,遲早是個天大麻煩,先前那撥劍修不是不服管嗎?覺得功勞大,就要佔據天庭遺址,很好,不是神靈,要當新的神靈,剩下這些,改變主意,陸陸續續加入戰場出劍的,可不在少數,既然如此,不如雙方乾脆痛快些,大不了雙方再打個幾百年,看看哪一方先被殺絕,倒也輕鬆了,以後千年萬年,才能夠真正世道太平!”

    陳淳安心中有些瞭然。

    老秀才輕輕揮袖,“看好了。有些是老頭子親口說的,有些則是我自己想象出來的畫面,不過兩兩相加,離著真相,肯定不會太遠。”

    陳淳安舉目望去,如今這條大河之畔,出現了一個個遠古昔年的身影。

    在那河畔,一個個身形,好像相隔不遠,又好像天地之遙,

    一位老夫子臨水而立,逝者如斯夫,似有所悟。

    一位神色木訥的僧人站在老夫子對岸,望向此岸。

    一位少年道士坐在水邊,正在掬水洗臉,有一頭青牛臥在一旁。然後少年道士抬起頭來,好像在與萬年之後的老秀才和陳淳安,微微一笑。

    一位雙手拄刀、披掛甲冑的魁梧男子,皺眉不語,卻殺氣騰騰,望向距離他最近的一個背劍青年。

    這場河畔議事。

    唯有劍修一人在場。名叫陳清都。

    此外,還有參與議事的妖族兩位老祖,其中一位,正是後來的託月山主人,蠻荒天下的大祖。另外一位,正是白澤。

    白澤身邊站著一位中年面容的青衫男子,正是禮聖。

    在更遠處,猶有數個蒼茫古意無窮盡的偉岸身影,只是相對模糊,哪怕是陳淳安,竟是也看不真切面容。

    最遠處,距離所有人也最遠的地方,有一個高大身形,好像正在挽起一頭青絲。

    老秀才說道:“陳清都當時開口第一句,真是硬氣得好像用脊樑骨撐起了天地,就一句!陳清都說打就打啊。”

    彷彿天底下最大的一條光陰長河之畔,那個背劍青年果真如此開口。

    老秀才又指了指背劍青年附近,那個雙手拄刀的魁梧大漢,一手握刀,一手揉了揉下巴,“很好。”

    更遠處,白澤想要開口,但是卻被禮聖輕輕扯住袖子,搖頭示意不著急。

    最遠處的那個高大身形,身形模糊卻嗓音清冷更清晰,“我幫陳清都。”

    對岸僧人搖搖頭。

    少年道士則嘆息一聲,“大道真正大敵,都看不見嗎?”

    哪怕只是遠觀一幅萬年之前的光陰畫卷,哪怕明明知道最終結果,陳淳安依舊難免心情沉重。

    老秀才嘿嘿一笑,“接下來就該輪到咱們老頭子出馬了,大氣大氣,何等大氣,你以為我那些肺腑之言,真是溜鬚拍馬啊?不能夠!”

    陳淳安只見那位老夫子,也就是浩然天下的至聖先師,擺擺手,然後走到背劍青年的身邊,輕輕按住劍柄,同時抬頭笑道:“劍修我來管,我來立誓,不管劍修以後如何選擇,對誰出劍,我儒家一脈,來承擔一切因果和責任。”

    對岸僧人雙手合十,河邊道士輕輕點頭。

    然後老夫子收回視線,與背劍青年笑道:“陳清都,相信我,將來我總會給劍修一個交待的。不敢說有多好,但是保證不算壞。”

    “陳清都,你要是信不過我,那就更不麻煩了,你接下來只管快意出劍,我來為天下劍修護劍一程,反正早早習慣了此事。”

    陳淳安驀然正色,這位醇儒,神色愈發肅穆沉重,向那萬年之前的那位至聖先師,作揖行禮,遙遙一拜。

    拜我陳淳安心中真正聖賢。

    最遠處的高大身形,淡然道:“打起來是最好,要是打不起來,以後我去你們那塊地盤。”

    老秀才收起光陰畫卷。

    崖外大水,再無身影。

    這就是事實和真相。

    不然誰能將當年那些最擅長廝殺的劍修,定義為刑徒?!因為是劍修之外的所有人!不光是人族,連那妖族兩位老祖在內。

    何況也不是那劍修完全佔理的事情。

    劍修的劍鞘管不住劍,修道之人的道心,管不住道術。以後不管過去幾個千年萬年,人族都只會是一座爛泥塘!

    以前神靈高高在天,將大地之上的所有人族視若牽線傀儡,以後人族難道就要高枕無憂了?然後開始自相殘殺?

    當時代替妖族議事的兩位領袖,其實對於流徙劍修一事,也有巨大分歧,一個認可,一個不認可。

    但是既然劃分到了一塊蠻荒天下,也就沒有多說什麼。只是那位認可將劍修變成刑徒的蠻荒天下共主,卻絕對沒有想到刑徒的駐紮之地,會是位於蠻荒天下和浩然天下之間。

    畢竟相較於劍修這個人族自家人,妖族與人族的恩怨,更加複雜。

    當時河畔,兩位議事妖族大祖,一個就是如今的託月山主人,一個就是後來名義上被鎮壓在雄鎮樓的白澤。

    為何有那麼多的遠古神靈餘孽,消停了一萬年,為何突然就一股腦冒出來了。而且都奔著我們浩然天下而來?不是去打那白玉京,不是去那蠻荒天下託月山踩幾腳?因為浩然天下收下了所有劍修,最早的兩位讀書人,挑起了擔子,要為天下劍修保存香火!不然浩然天下和蠻荒天下,大不了就是兩座天地相互隔絕,哪裡需要多此一舉,擁有一座劍氣長城在那邊死人萬年嗎?還要使得浩然天下和劍氣長城相互仇視?

    不管如何,既然儒家膽敢講此道理,那就要為此付出代價,承受萬年的天外攻伐!

    所有坐鎮天幕的陪祀聖賢,自行剝離大道,真身去往天外,跟隨禮聖與那廝殺,只餘下陰神在浩然家鄉,事到如今,哪個不是半人半鬼的存在?不是那桐葉洲君子鍾魁的下場?早就是了啊。

    能逃過一劫的遠古餘孽,除了曾經身具至高位的那撥,或者徹底金身消散,或者被迫轉世為人,

    其餘的,數目不算太多,可是哪個好惹?

    那陳清都,為何願意仗劍去往託月山,是為還人情,為何願意死守城頭一萬年,是要為劍修從至聖先師那裡,憑劍贏得一個堂堂正正的“交待”!

    不然他陳清都,在你們眼中,是不是就是個廢物,天大的廢物?

    當年河畔議事,敢出劍卻終究是未曾出劍,敢死卻終究不曾死,所有剩餘劍修終究還是不出劍,人間不曾為此再大毀一次。到最後,劍氣長城都給人砍成了兩截,還是一劍不出,老大劍仙,連那十幾歲的下五境劍修都不如?

    老秀才坐在石崖上,瞥了眼天幕,然後輕聲道:“我曾經問過老頭子,為何聖人如此做事,做出瞭如此大的犧牲,偏要不說,隻字不提。文廟還要好像故意藏掖一般。只有那些聖賢候補的正人君子,才可以知曉些許內幕,好讓他們自己早早做出選擇,要不要當那人不人鬼不鬼的存在。我當時是真著急啊,就問老頭子,咱們好好與人間說一說自家辛苦、當家不易嘛。苦口婆心講一講道理嘛。聽不聽得進去,記不得記得住,咱們好歹試試看嘛。最不濟,都能讓白眼狼自己心裡有數是個白眼狼。”

    “你知道老頭子是怎麼回答我的,老頭子伸出三根手指頭,不是三句話,就只有三個字。”

    “憑什麼?”

    陳淳安疑惑道:“至聖先師的這三個字,作何解?”

    是至聖先師在責備、苛求所有聖賢人,還是合道天下萬年……難免小有失望?或是其他什麼深意?

    老秀才大為遺憾道:“你知道我是一貫擅長察言觀色的,只是當時老頭子面無表情,半點蛛絲馬跡都沒有,我就猜不出那個答案了。”

    陳淳安說道:“聖賢願意儘量多給人間一些自由,這其實是賈生最痛恨的地方。他要重新分開天地,最為拔尖的修道之人,在天,此外全部在地。相較以往浩然天下,強者得到最大自由,弱者毫無自由。而賈生眼中的強者,其實與心性無關了。”

    老秀才踮起腳跟,拍了拍陳淳安的肩膀,“你不容易啊,被人戳脊梁骨,都快要趕上我當年風采了,可以可以。我是難兄你難弟,哥倆好,難怪能聊一塊去。”

    與桐葉洲、扶搖洲和金甲洲三洲,有那千絲萬縷關係的中土神洲修士,各大王朝世族豪閥,眾多仙家山頭,一個個都死死盯住了南婆娑洲的戰場走勢,歸根結底,就是看著陳淳安一人而已。講點道理的,憋在肚子裡,更多已經開始指指點點,還有些,就乾脆公開言語了。

    老秀才輕聲道:“死死死,怎麼還不來南婆娑洲死,怎麼還不去金甲洲死,早先讀書人怎麼不死劍氣長城,如今怎麼不死桐葉洲,怎麼不死扶搖洲。以後中土神洲十人怎麼不死,浩然天下十人怎麼不死,儒家文廟副教主學宮祭酒怎麼不死,聖人怎麼不死。再加上你這個陳淳安,怎麼不死在南婆娑洲外邊。”

    老秀才無奈道:“已經死了很多聖賢了啊”。

    越說越火大,“你們他孃的好歹給陳淳安一個死得其所的機會啊。一個個狗日的,比阿良更狗日的一百倍!”

    “到時候南婆娑洲山河覆滅,哦,閉嘴了,甚至更不閉嘴了,更要說話了,先罵陳淳安是個廢物,不肯早死,苟且偷生,死了還有幾分豪傑氣概,再罵陳淳安是個天下文脈千秋大業的罪人,該死該死,死得好,不然更要愧對亞聖一脈,愧對中土文廟。”

    陳淳安對此似乎早有預料,並無什麼失望不失望的,只是笑道:“我們亞聖一脈,文廟陪祀聖賢最多。”

    浩然天下儒家道統,數條文脈,確實亞聖一脈,最為香火鼎盛。

    老秀才嗯了一聲,“所以你們死得多,擔子挑起更重,所以我不與你們計較一些事。”

    老秀才有一點好,好的就認,不管是好的道理,還是好人好事好人心,都認。對錯是非分開算。

    天底下最受不得半點委屈的,就是“只揀好的看、只挑好的聽、只選有利可圖的學”的那些讀書人。

    浩然天下的賈生也好,蠻荒天下的周密也罷,有一點真沒說錯,儒家文廟確實管得太少,給慣的。

    如今亞聖一脈很多儒生,比較高風亮節,有錯就罵,哪怕是自家文脈的中流砥柱,肩挑日月的醇儒陳淳安,一樣敢罵,捨得罵。

    陳淳安倒是全然不介意,反而替很多人由衷開解幾分,笑道:“能這麼想的,敢公然這麼說的,其實很不錯了,到底是心向著浩然天下,以後讀書一多,眼界一開,到底會不一樣,我倒是一直覺得這些年的年輕人,讀書越多,見識廣了,一代代更好了。對此我是深信不疑的。你回頭看看那完顏老景,除了修為高些,其它地方,能比什麼?再說中土那位納蘭先生,他所在宗門,只因為他的出身,加上妖族修士居多,處境也是相當尷尬,不比我好到哪裡去,不一樣忍著。所以說啊,你所謂的老要癲狂少沉穩,不全對。”

    “同樣一個道理,也分人和地方以及時機,你這道理講得混賬了。”

    老秀才氣笑道:“如果不是一大撥君子賢人辛苦攔著,好好解釋緣由,差點就只因為死了個恰到好處的妖族棋子,就要鬧到山上與山外修士相互大殺一場。”

    陳淳安突然說道:“天底下還是老秀才太少。不然確實會好許多。”

    只有老秀才請得動白也,開闢第五座天下。

    請得動白澤“兩不相幫”,甚至還能讓白澤主動拿出一幅祖宗搜山圖,交給南婆娑洲。

    陳淳安難得為老秀才說句好話,不曾想老秀才反而不領情了,跺腳道:“老頭子說得好!憑什麼?!憑什麼周神芝要去扶搖洲山水窟?憑什麼符籙於玄要涉險離開中土神洲,憑什麼白帝城鄭居中要去寶瓶洲收徒弟,‘順便’路過一趟淥水坑。憑什麼懷老算盤捏個鼻子也要帶人趕來南婆娑洲虧老本?!憑什麼亞聖獨子要在託月山下趴著,憑什麼我弟子左右要出劍往自己先生身上砍,也要去救一救白也?!憑什麼陸芝二話不說就去追趕劉叉?憑什麼斬龍的到了驪珠洞天不斬龍?!憑什麼火龍真人要在那大海之上守護長橋?憑什麼觀道觀臭牛鼻子捨得拿出一枚本命鐵環?憑什麼雞湯老和尚要主動入局,憑什麼白也仗劍遠遊,還他孃的終於自己覺得已經得意一回了?”

    老秀才嘆了口氣,“老百姓當然可以問心無愧。山上事天上事,從來不知。絕不能苛求他們半點。”

    只是又問,“那麼眼界足夠的修道之人呢?明明都瞧在眼裡卻視而不見的呢?”

    陳淳安答道:“這就是我們儒家給的自由。我們自己願意這麼做,就好好受著,別有半點怨言。”

    蠻荒天下的妖族,就像一個餓極了的人,蠻橫闖入一個家境富裕的別家門戶,是奔著吃飽活命去的,跑慢了,還會被身後的大妖當場打殺,戰場上怕死了,家鄉一族都要皆死。

    中土文廟,儒家聖人,會這麼做嗎?敢嗎?願意嗎?捨得嗎?合適嗎?

    唯獨寶瓶洲最捨得,最敢與蠻荒天下比拼心狠,比拼手段的縝密,比拼對人心的事功算計。將某些聖賢道理,暫且都只擱在書上。

    託月山大祖那句話,浩然天下多少山巔修士聽見了,又有多少其實已經真正聽進去了?反正絕對不止一個叛變金甲洲的完顏老景。

    老秀才跺腳大怒道:“我偏要有怨言,百姓我捨不得罵半句,可某些個比懷老兒更會打算盤的山巔大修士,尤其儒家道統內部的某些王八蛋讀書人,腦子進水!來一個算一個,我吐他一臉口水!”

    “不得不承認一件事,修道之人,已是異類。有好有壞吧。”

    陳淳安沉默許久,又說道:“人之本性,人性本惡。”

    老秀才聽了這句話,竟是半點高興都沒有,反而說道:“心性兩分,人心向善。如今的年輕人,大不一樣,未來終究是大有希望的。”

    陳淳安最後笑道:“如今文聖一脈,弟子學生個個好大的聲勢,反觀我亞聖一脈,因我而討罵,你是不是偷著樂?”

    老秀才拍了拍陳淳安袖子,“我就不是這種人。以聖賢之心度秀才之腹,要不得啊。”

    老秀才一個沒忍住,笑出聲了,瞧瞧,憋著偷著樂?沒有的事嘛。

    身形一閃而逝,老秀才去找小寶瓶了。

    陳淳安剛要詢問。

    老秀才那個沙啞嗓音響徹陳淳安心湖,“等等看。”

    看似空無一人的中土文廟,漣漪微起。

    文廟廣場之上,已經碎裂不堪。

    而與之相對的蛟龍溝附近,一位灰衣老者腳下,已經出現了一個巨大漩渦。

    在那中土神洲穗山之巔,身材魁梧的金甲山神抱拳道:“拜見至聖先師。”

    一位儒衫老夫子笑道:“穗山此地,天下最高,與你暫借一塊地盤。叨擾了。記得將所有生靈都送到儲君山頭那邊,等會兒動靜可能會比較大。”

    金甲神人依舊抱拳,沉聲道:“蓬蓽生輝。”

    老夫子無奈道:“跟那秀才學的?”

    金甲神人笑了笑,不再打攪至聖先師與他人的問道一座天下,直接去往穗山山腳。

    老夫子盤腿而坐,從袖中拿出一本書,以心聲與天外禮聖言語道:“不像你,太久沒有打架了,對不住。”

    當老人拿出這本書,站在穗山山腳的金甲神人雙肩一沉,不但如此,整座穗山都已經瞬間下沉數丈。

    浩然天下的天外。

    一位中年面容的青衫儒士,法天象地,雙手虛握,僅憑一己之力,一己之禮,便將整座浩然天下護在手心。

    一位位遠遊至此的文廟陪祀聖賢,正在與一尊尊遠古神靈餘孽對峙廝殺。

    萬年以來,天外形勢從未如此兇險。

    一位與那禮聖法相一般巍峨的神靈,只是身在極遠處,才顯得小如芥子,再次劈出一劍。

    身旁猶有隨侍萬年的一尊巨大神靈,隨手攥住身邊一顆星辰,以雷電將其瞬間煉化為雷池,狠狠砸向一位文廟副教主的金身法相。

    當坐鎮浩然天下的老夫子翻開第一頁書。

    整座山嶽再次山根震動,轟然下墜更多。

    唯我浩然有白也。何況還是讀書人。

    穗山之巔,老夫子瞥了眼中土神洲一處人間,李樹花開矣。

    最後老夫子眺望遠方。

    你他媽的真以為老夫不會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