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六百五十五章 高處無人

    裴錢揉了揉小米粒的腦袋,“你這腦闊兒,小事犯迷糊,遇到大事賊機靈。”

    周米粒沒來由哀嘆一聲。

    裴錢問道:“咋了,有心事?”

    周米粒搖頭,一本正經道:“沒有半點煩心事,所以愁啊。”

    裴錢一板慄砸下去。

    周米粒在假裝疼,在屋頂上抱頭打滾,滾過來滾過去,樂此不疲。

    裴錢安安靜靜躺在一旁,輕輕一拳遞向天幕,喃喃道:“看來要再高些。”

    ————

    顧璨和柳赤誠,帶著那個連跌兩境的柴伯符一起北遊。

    柳赤誠果然在兩州地界就停步。

    顧璨獨自趕路。

    柳赤誠與龍伯老弟在一座繁華的池州州城閒逛,柳赤誠是為了看那些山下美人,少年白頭容貌的柴伯符連障眼法都顧不得,一路都在療傷,沒辦法,先前一句話不小心說差了,又捱了柳赤誠一巴掌,差點連龍門境都守不住,加上一旁還有個好像隨時準備刨坑埋人的顧璨,堂堂元嬰瓶頸野修,與寶瓶洲諸多山巔人物掰過手腕的龍伯,這段光陰,彷彿重回下五境修士的慘淡歲月。

    柳赤誠與柴伯符返回那座仙家客棧的時候,大搖大擺走路的柳赤誠如遭雷擊。

    他讓柴伯符滾遠點。

    柴伯符忍字當頭,立即獨自出門逛街去,連客棧住處都不敢待。

    柳赤誠竟是直接收起了那件粉色道袍,只敢以這副體魄原主人的儒衫模樣示人,輕輕敲門。

    院內有兩人對弈,都沒理會。

    柳赤誠硬著頭皮推開了門,默默走到一位白衣男子身後,眼觀鼻鼻觀心。

    與白衣男子對弈之人,是一位面容肅穆的青衫老儒士。

    白衣男子笑道:“崔瀺,這一手還不錯。顧璨若是能夠成為我的弟子,我便不與你計較救個廢物脫困的多此一舉,如果成為我的小師弟,我便答應你所求之事。”

    崔瀺點頭道:“那就這麼約定了。”

    崔瀺手中捻子先行,卻並未落子在棋盤,故而棋盤之上,始終空空如也。

    柳赤誠屏氣凝神。

    白衣男子不看棋盤,微笑道:“幫白帝城找了個好胚子,還幫師兄又招來了那人下棋,我應該如何謝你?難怪師父當年與我說,之所以挑你當弟子,是看中師弟你捅馬蜂窩的本事,好讓我這個師兄當得不那麼無聊。”

    柳赤誠有些口乾舌燥,臉色僵硬。

    白衣男子起身道:“別下了,這副棋局,本就是能者多勞的破棋局,你崔瀺自找的困境,別想著在棋盤之外,拉我下水,一個大驪王朝,承擔不起後果。”

    崔瀺嘆了口氣,將棋子放回棋盒,起身道:“那我就不送了。”筆趣庫

    白衣男子點點頭,一閃而逝。

    柳赤誠這才擦了擦額頭汗水。

    崔瀺收起棋盤棋盒,瞥了眼柳赤誠,笑道:“作死的本事,連我都要自愧不如。”

    柳赤誠苦笑道:“哪裡想到會被我接連碰到那麼多個萬一。”

    崔瀺笑道:“不多,就三個。”

    柳赤誠確實無奈。

    崔瀺看似隨意說道:“死了,就不用死了,更不用擔心意外。”

    柳赤誠作揖道:“恭賀國師破境。”

    崔瀺說道:“對一個活了九十九的老壽星道賀長命百歲,不也是作死。”

    柳赤誠開始耍無賴,“我師兄在,萬事不怕。”

    崔瀺說道:“讓你師兄殺你,只需要我一句說破即可。”

    柳赤誠立即再次作揖,可憐兮兮道:“懇請國師說些讀書人的道理,我如今最願意聽這個。”

    崔瀺說道:“那就聽我一句勸,顧璨到了白帝城,不管將來發生什麼事情,你護著他不死就行,不要不做,也不用多做。”

    柳赤誠還想再與這位真正的高人問點天機,崔瀺已經消逝不見。

    柳赤誠唏噓不已。

    大驪京城的舊山崖書院之地,已被朝廷封禁多年,冷冷清清,雜草叢生,狐兔出沒。

    一道雪白虹光從天而降,光明正大,完全無視大驪京城的山水大陣,甚至好像連那坐鎮天幕的儒家聖人都沒放在眼中。

    白衣男子現身之後,瞥了眼那座蠢蠢欲動的仿造白玉京,那邊似乎臨時得到了一道聖旨密令,已經啟動的那座白玉京很快沉寂下去。

    這位其實不太喜歡離開白帝城的男人,緩緩而行,感嘆道:“花下一禾生,去之為惡草。”

    ————

    在顧璨返鄉之前。

    有兩對主僕總計四人,其中三人都算是返鄉。

    泥瓶巷的大驪藩王宋集薪,婢女稚圭。

    杏花巷的馬苦玄。

    至於馬苦玄的那個婢女“數典”,這一路上都顯得很多餘。

    而宋集薪被這個一路打著護駕幌子的馬苦玄,也噁心得不行。

    渡船在牛角山渡船停岸。

    馬苦玄帶著數典去了龍鬚河河神廟。

    宋集薪和稚圭去了泥瓶巷。

    但是稚圭在夜幕中,獨自離開了宅子,看了眼隔壁乾乾淨淨的院子,那些春聯福字,拎著裙襬走出巷子。

    宋集薪在她離開小巷後,夜深人靜,端了條小板凳到院子,只是沒坐,就站在那個好像越來越矮的黃泥牆那邊,望向鄰居的院落。

    稚圭先去了趟鐵鎖井,伸手掬起一捧水,掂量了一下,倒回幽幽水井當中。

    然後她走出小鎮,在李槐家宅子附近,看著那座名叫真珠山的小山頭,眉頭緊皺。

    那裡埋藏著那具被三教一家聖人煉化、壓勝的真龍之身。

    真珠山。

    珠,王朱。真珠,即王朱之真身也。

    而王朱如今體魄,則是真龍驪珠所化,算不得她的真正真身,猶然需要有人畫龍點睛,才能名正言順地取回那具真身。

    她才能夠恢復當年完整的真龍身份,到時候整個世間蛟龍之屬的大道氣運,全部都要聚攏在她一人身上!助她一舉破開元嬰境瓶頸算什麼,再破玉璞境瓶頸都不難,只要被她穩固了仙人境,她的戰力就足可媲美大半個飛昇境。

    執筆人,幫助點睛的那個人,是早年與她簽訂契約的那個泥腿子少年,稚圭離開鐵鎖井後,在大雪酷寒時節,第一眼見到的人,陳平安。

    只是當時的陳平安魂魄太過孱弱,一身運道更是稀薄得令人髮指,她不願意被他連累,所以選擇了隔壁的大驪皇子宋集薪“認主”。

    那條被宋集薪丟到隔壁院子、都會自己跑回來的四腳蛇,為何如此被嫌棄,依舊不願在陳平安家宅那邊多待?

    同樣是五份大道機緣之一,陳平安將那條小泥鰍送給顧璨,顧璨不但收下,並且接住了,沒有任何問題。

    照理說,宋集薪丟了數次,本該就算是陳平安的機緣才對。

    但是那條額頭生角的四腳蛇,哪敢與王朱平起平坐?!與王朱一樣,認陳平安為主?!

    王朱與隔壁宋集薪認了主僕關係,不過是王朱的一點障眼法。後來被宋集薪改名為稚圭,更是大有門道。

    “稚圭”二字,本是督造官宋煜章的,其實是崔瀺交給宋煜章,然後“湊巧”被宋集薪見到了,知道了,不知不覺記在了心頭,一直如有迴響,便念念不忘,最終幫著王朱取名為稚圭。

    稚圭二字,與那“鑿壁偷光”的典故,又有淵源。

    泥瓶巷宅子正堂懸掛的匾額,懷遠堂,則是大驪先帝的親筆手書。

    都是有講究的。

    所以稚圭在那些歲月裡,能夠緩緩汲取大驪王朝的宋氏龍氣。

    故而宋集薪錯失龍椅,只是藩王而非帝王,不是沒有理由的。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與定數。

    而當初稚圭在泥瓶巷遇到專程找她的陸沉,稚圭才會在下意識的言語中,搬出陳平安來擋災,而不是宋集薪。

    稚圭站在原地,眺望那座真珠山,沉默許久。

    宋集薪走到她身邊。

    稚圭以心聲說了這些內幕。

    再拖下去,意義不大了,說不定就要與宋集薪反目成仇。

    不曾想宋集薪微笑道:“我不介意。”

    王朱眨了眨眼睛:“我也不介意啊。”

    宋集薪啞然,隨即心口隱隱作痛。

    ————

    第五座天下。

    老秀才在雲海之上,看著那些壯麗山河,嘖嘖道:“窮夫子搬家,搬書如搬山,架上有書方為富嘛。”

    一旁站著的讀書人兩手空空,並無長劍在手,因為極遠處的天地中央,有一道劍光撐起了天地。

    讀書人說道:“大好河山,又要廝殺不斷了。”

    老秀才笑道:“聖人處物不傷物,不傷物者,物亦不能傷也。”

    讀書人搖頭道:“聖人如此,又有幾個聖人?”

    老秀才也搖頭,“我倒是視線所及,處處是聖人。由此可見,你打架本事是要高些,眼界境界就要低些了。”

    讀書人啞口無言,如今這座天下就他們兩位,這句大話,倒也不假,果然是不佔便宜白不佔的老秀才。

    這話是老秀才自己說的,並非是世人詆譭。

    老秀才沉默片刻,突然來了精神,“既然閒來無事,再與你說一說我那閉關弟子吧?”

    讀書人深呼吸一口氣,又要講那車軲轆話了,真不是自己耐心不好,而是再好的耐心,也經不住老秀才隔三岔五就唸叨一通,他轉過頭,無奈道:“能不能別講這個了?”

    老秀才扼腕痛惜道:“人生憾事啊!”

    讀書人鬆了口氣。

    出劍一事,都不如聽老秀才耳邊絮叨來得心累。

    老秀才突然說道:“我不說,你來講?這個想法很新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