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兵家必爭之地

陸沉笑嘻嘻道:“鄭城主大可以把‘們’字去掉。”

黃鎮問道:“鄭城主來此遊歷,不惜消磨道行,是試圖沿著長河逆流而上,尋找擊殺餘掌教的合適機會?”

陸沉眼皮子微顫。

鄭居中搖搖頭,“既已名垂青史,貼黃就沒有意義。”

陸沉鬆了口氣。

黃鎮繼續道:“那鄭城主去而復還,到底所求何事?若是想要詢問將來事,恕難從命,洩露天機,後果難料。”

鄭居中說道:“只是想幫陸掌教找個聊天的人。”

道上不敢逢鄭。

黃鎮眼神複雜,用不了多少年,新天下十豪和候補人選,就會新鮮出爐,約莫半數在情理之中,半數在意料之外。

陸沉隨口問道:“這廝類似一個年幼時接下那串糖葫蘆的陳平安?”

鄭居中笑道:“差不多。”陸沉抬起手,抖了抖道袍袖子,故作掐指而算狀,嘖嘖稱奇,“第一恨,先是記恨那些自己孃親未能與阮秀討要來的銀子,少年思來想去,不敢恨一位高不可攀的兵家聖人之女,就把賬算到了同齡人陳平安頭上,嫉妒後者狗屎運的飛黃騰達,恨他能夠認識阮秀那樣的女子。第二恨,若干年後,苦心鑽營,高不成低不就,中年人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壯起膽子,到了落魄山的山門口,卻被封山二十年的理由給婉拒了,斷了登山修道成仙的路,去往州城的回家路上,臉上火辣辣的,恨自己丟了顏面,轉為更恨落魄山的一切人一切事。第三恨,恨那個給清風城許氏當一條狗的盧姓同鄉,更恨自己不得不成為一條狗的走狗。再往後的新仇舊恨

與諸多怨懟……貧道可就推算不出來了。”

被陸沉隨便揭穿老底,黃鎮卻是神色如常,只說一句,“他自己都承認自己是吃百家飯才活下來的。”

鄭居中淡然道:“復仇是一條最能讓人心無旁騖的直道。”陸沉唏噓不已,看著眼前這位,好歹是個名副其實的十四境,處心積慮謀劃了多少年,甚至不惜在此畫地為牢,當個半死不活的守屍鬼,與那位同鄉的陳山主,

多大仇多大恨吶。

他們離開此地,去往閽者所在的地界。

那黃鎮望向兩位修士的背影,尤其是陸沉頭戴那頂蓮花冠,低聲笑道:“幸會。”

鄭居中問道:“當年陸掌教見過大部分的光陰長河畫卷,還記不記得,泥瓶巷陳平安,出生的時候是幾斤重?”

陸沉揉了揉下巴,思量片刻,說道:“好像是個大胖小子,約莫七斤重。”

不過第一次見面,少年已經曬成黑炭,瘦竹竿似的。

先前在那律宗寺廟內,陳平安分身之一,臨別之際,與主持和尚有過一番問答。

“請教祖師西來意。”“他鄉米價幾許?”

“敢問和尚,漸修頓悟是一路,還是兩路?”“施主,一文錢是幾文錢?”

老僧反問那位抄經文士一語,“你家山頭,門風如何?”中年文士作答兩句,“有錯改錯,無則加勉。不怕起念,就怕覺遲。”

文士最後詢問一事,“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老和尚抬起胳膊,雙指併攏作拎物狀,笑答一句,“領取青州布衫重七斤。”鄭居中說道:“那陸掌教知不知道,當年帶著那幾個孩子走在求學路上,期間歇腳於一座黃庭國的仙家客棧,陳平安有句話,半真半假,騙過剛剛認識的老秀才。


陸沉無奈道:“這種事,貧道何從知曉。”

鄭居中笑道:“一顆銅錢。”

陸沉疑惑道:“很關鍵?”

鄭居中搖頭道:“其實無關緊要,就是一直想不明白。”

陸沉愈發奇怪,“如此上心?”

鄭居中說道:“答應過崔瀺一樁買賣。”

陸沉忍不住問道:“懷仙老哥,你覺得貧道的碧霄師叔,之祠前輩,還有白也,他們仨,論打架本事,誰最厲害?”

鄭居中說道:“能問出這種問題的半個十五境,更厲害。”

陸沉悻悻然。

半個十五境?

行百里者半九十。

鄭居中說道:“碧霄洞主的合道人和,畢竟受限於自身大道的天時地利。三者兼備,於道心而言,反而是一種不小的拖累。不過碧霄洞主本就志不在殺力高低。”

陸沉一驚一乍,碧霄師叔真能藏拙!

“之祠道友必須依靠十萬大山來壓勝自身道行,道力之高深,可想而知。等這位前輩收回那兩顆眼珠子,便有壯舉。”

聽到這裡,陸沉更是滿臉震驚,迫不及待問道:“啊?難不成是公認手持仙劍、殺力最高的白也墊底?”

鄭居中沒了耐心,只是斜眼陸掌教。

我與你聊了這麼多,你卻把陸沉自己當傻子?

陸沉扶了扶頭頂那蓮花道冠,乾笑道:“我就是有些替白也打抱不平,若是能夠從鄭先生這邊得到一兩句準話,以後再跟人吵架,就有底氣了。”遠古時代,姜赦就與碧霄洞主,關係不錯,時常去落寶灘喝酒。前不久姜赦將真身置身蠻荒,其實就兩件事,一件事當然是看看適不適合入主蠻荒。再就是去往

十萬大山,見一見老瞎子。看看能否讓早年關係同樣不錯的之祠道友,回心轉意。

鄭居中說道:“周密不是沒有想過殺之祠前輩,否則也不至於讓綬臣跟著重光走一趟十萬大山,害得這位大弟子被扣掉了一顆眼珠子。”

此物最終給那當看家犬的桃亭,撿漏嚼了去。

當時不但蠻荒大祖就看著那邊的事態,事實上,周密就站在一旁,隨時都有可能傾力出手。

不過蠻荒大祖不願周密與老瞎子來一場生死相向的廝殺,於公於私都是自有理由的。

需知託月山,本就是飛昇臺之一落地演化而成,而那座飛昇臺,又是之祠登天一役,單獨開闢一條道路的戰利品。後來之祠看那一場內訌,烏煙瘴氣,便心灰意冷,除了自剮雙目,分別丟在浩然天下和青冥天下,還隨手將那飛昇臺,贈送給了登天之前肯說一句“嚼了真身增補

道力”的妖族領袖,也就是後來的首任蠻荒共主。故而託月山大祖是欠了老瞎子一份天大人情的。當初若非陳清都聯手觀照和龍君,毫無徵兆的,有了那場劍斬託月山,讓蠻荒老祖傷及大道根本,否則後者完全可以躋身十五境。所以說之祠割不割走十萬大山

的那片蠻荒疆土,起先對蠻荒大祖來說,並無大礙。

蠻荒大祖勸說周密,“只需繞過十萬大山,先生就會勝券在握,當下何必涉險行事。”

周密點頭笑言一句,“確實沒有把握,那就再等等。”一旦蠻荒妖族成功攻破劍氣長城,若是浩然那邊戰事膠著,未能勢如破竹,連下三洲,佔據桐葉、扶搖和金甲洲,卻留下一個立場模糊的老瞎子在戰場後方,實

屬用兵大忌,不允許有任何變數的周密,自然而然會將之祠和十萬大山的存在,視為一等一的心腹大患。一日不除去之祠,蠻荒妖族始終有著後顧之憂。

老大劍仙為何是帶著寧姚走了一趟十萬大山?為何不是單獨去見老瞎子?

為何還會跟寧姚說,只要親耳聽到老瞎子那句“誰也不幫”,就足夠了?

要知道以陳清都一貫的脾氣,

跟阿良不打不相識的大髯豪俠,蠻荒劍道第一人的劉叉,就曾主動幫著老瞎子一起搬遷大山。

能夠入老瞎子“法眼”的人物,無一例外,俱是屈指可數的當世豪傑。

至於那場針對白也的扶搖洲設伏圍殺,白也明知是陷阱,依舊仗劍前往。當時蠻荒的那撥舊王座大妖,幾乎傾巢出動。

最為關鍵所在,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前提下,圍殺那位人間最得意,從頭到尾,都是周密在親自主持大局。

挑起兩座天下的大戰之前,周密在蠻荒天下,獨來獨往,吃誰不是吃,需要什麼幫手?

饒是鄭居中,提及白也,都要忍不住感慨一句,“能夠如此被周密針對,僅此一人。”

陸沉小雞啄米,使勁點頭,“貧道與白也關係頗好。”

鄭居中沒來由說了一句,“在合歡山地界,陸掌教與那‘白茅’很是投緣?”

陸沉想不通鄭居中為何有此問,啊了一聲,“有說頭?”

鄭居中說道:“有些時候,確實會羨慕陸沉的逍遙遊。”

陸沉笑道:“其實就是懶。”

寶瓶洲,驪珠洞天內的那隻黑貓,經常出現在杏花巷,偶爾會去楊家鋪子。桐葉洲,陳平安帶著裴錢離開藕花福地,北遊路上,在一座小城鎮的客棧內,裴錢曾經瞧見窗口一隻白貓,還拿行山杖戳它,結果黑炭小姑娘被嚇了一跳,原來

白貓會說人話,還罵她是瘋丫頭片子。(注,第330章《過山過水,遇姚而停》)

陸沉玩味笑道:“誰能想象姜赦這一世真身的陰神所附,竟是女子。”

萬年刑期一滿,姜赦重新現世,為何會找到斬龍之人陳清流,對陸沉這些知曉太多內幕的人來說,比較好理解。

絕不是外界想象那般,若能與陳清流結盟,姜赦就與白帝城和鄭居中有了一份香火情。

而是姜赦的陰神“真身”所在,便是謝石磯。

這就涉及到了一樁有關壓勝兵家初祖的密謀。

而當時在海上御風,要通過歸墟去往蠻荒的曹慈與師姐竇粉霞,見到雲海垂釣的姜赦,姜赦身邊,還有一個道號龍伯的張條霞。

而張條霞的存在,這就又涉及到了兵家二祖的另外一樁謀劃。當初崔瀺將神魂一分為二,走入驪珠洞天的“白衣少年”,那會兒仍然還是以崔瀺自居,由他負責與師弟齊靜春對弈,表面上是一場兇險至極的大道之爭,師兄弟

反目成仇,看似要跟齊靜春爭奪道統文脈,以此提升境界,幫助大驪王朝完成南下大業。

崔東山當時跟出任槐黃縣衙首位縣令的學生吳鳶。有過一番洩露天機的言語,舉了兩個例子,來證明山巔大道之爭的用心至深,算計之遠。

姜赦除了被一場共斬、剝奪了武運,只保留一副陽神身外身用以棲息魂魄,陰神則被放置在一座福地,不斷轉世,一點點消磨意氣。至於那位兵家二祖,過錯大小不如姜赦,刑期也更短,得以只餘一魄佔據肉身,始終保持神志清明。但是其餘三魂六魄則被一一分離,分別放入浩然天下和青冥天下的九座福地當中,或修道,或習武,不管是煉氣士兵解轉世,還是武學宗師的正常去世,每一人每一世的成就,都不低。而他們九人,還都不清楚自己真正

的“前身”和大道根腳。(82章《先生學生,師兄師弟》)

陸沉說道:“關於兵家二祖的‘分身’,我還有兩個猜不到是誰。”

鄭居中說道:“每一場天時有變,都會引發不小的變數,讓他們成為漏網之魚,順利離開聖人的視線。陸掌教本來就不上心,猜不到全部,很正常。”

浩然九洲,只有疆域最小的寶瓶洲,獨獨擁有兩座兵家祖庭,不是沒有原因的。

就因為寶瓶洲曾經關押著兩個兵家二祖的分身,一個是與陸掌教親傳弟子之一賀小涼並稱金童玉女的神誥宗,高劍符。另外一位,則是遠遊求學於寶瓶洲中部觀湖書院的一位北方士子,是個志向高遠的大驪讀書人,想要憑真才實學贏得一個儒家書院的君子頭銜。而這位讀書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