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辰緣修 作品

第562章 一石三鳥之計

 歷代皇陵修建,都是重中之重,越是陵寢工程,越需要對防震考慮到位,木料,石材等物都是內務府和戶部供給,如何一震而榻,總之是沒用心,恐怕其中的銀子也沒少拿。 

 皇陵坍塌,要是被朝臣知道,必然又是一個大風波,天降異象必然是對皇家不好, 

 “戴權,皇陵監工內務府派的是何人?” 

 “回陛下,是內務府,工匠科奴才宋振主事,一直以來都是他他負責監工之事,還有匠作使負責底下檢查。” 

 戴權在身邊立刻稟告,心裡還想著宋振如何監工的,出了那麼大的事竟然沒有雜家彙報,必然是心中有鬼,偷瞄了一眼跪在堂下的忠順親王,必然和王爺有關,這該如何是好。 

 武皇聽到戴權的回答,也知道此事戴權並不知道,此事也就明瞭了,實在是爛泥扶不上牆,看向忠順王的眼神,也是無奈,早不出事,晚不出事,偏偏在這要緊的時候。 

 “你啊,什麼事都做不好,領軍帶兵不行也就罷了,給父皇修建陵寢,你也能捅出簍子,匠作使在何處?” 

 “皇兄,他,他畏罪自盡了!” 

 忠順王周建安哆嗦著嘴,回了句話,讓武皇氣的狠狠地瞪了他一眼,罵了一聲, 

 “廢物!” 

 朝會在即,要是讓那些言官知道,必然不會罷休,寧國府的伏筆了就廢了,如今事情還是要瞞住的, 

 “現在京中地震,想來傷亡頗多,你提點守陵禁軍,要查看皇陵那些匠戶傷亡情形,稍晚一些再行尋郎問診救治,務必要把人救回來, 

 地宮需要重新修,那些不能用的及早扔了,虧空的銀子,想來忠順王是有辦法的,最起碼要拿出一半的銀子補上,其餘的內務府出,務必做到外人不得知,但凡走漏了風聲,朕拿你是問,完事後,朕在過問。” 

 武皇神色嚴厲,厲聲吩咐道,不能在這節骨眼上出錯,要不然圖惹是非,文官的矛頭就怕偏了。 

 跪在內殿的忠順親王周建安,急忙擦了汗, 

 “謝皇兄,臣弟遵旨,必然不會走漏風聲,臣弟早就派陵官徐才帶著兵開始救人了,最起碼挖個洞送些吃喝進去,死不了人,就是死人了,臣弟賠銀子就是了。” 

 說完還有些心疼的咧嘴,武皇見了,心頭尤急,罵道, 

 “滾,” 

 然後還不解氣,站起身,直接一腳踹過去,忠順王捱了一腳,“哎呦一聲”就是地上一滾,而後就爬到了外面, 

 “皇兄,臣弟知錯了,這就去改。” 

 接著就是連滾帶爬的,跑出了內殿。 

 只是武皇心裡,還有陰雲籠罩一般, 

 究竟是天子失德,上天警示? 

 還是上蒼對太下皇的懲戒?警告之意! 

 皇陵坍塌榻的蹊蹺,宮內只有老舊的宮殿坍塌,其餘宮殿並無大礙,還是長樂宮中的太上皇,做下的事, 

 另有他意, 

 畢竟大哥周永孝無過錯,如此被誅殺,朝中不少老臣和官員皆是反對,不管是天災還是人禍,都是避無可避,只是能拖一時是一時,朝會是關鍵,一步一步來。 

 “戴權,上朝。” 

 “是,陛下。” 

 北王府門前, 

 北靜王水溶坐在馬車內,查看著手中的信件,一個是榮國府史老太君的書信,另一個是鎮國公府的書信,二者皆是寫明緣由,寧國府賈珍畜養道家方士,被文官南黨的魁首盧文山的學生嚴從,敲了登聞鼓。 

 那可是登聞鼓,敲響必定要查的水落石出,而今在此關鍵節點,寧國府如何做的荒唐事,還被文官那些人抓到,看向一旁的冷老問道, 

 “先生,今晚的朝會,必定是龍爭虎鬥,寧國府越來越荒唐了,堂堂賈府,早年間何其勇猛霸氣,哪知道子孫竟然落寞至此,老太君書信,除了寫明緣由,多有懇求之意,本王真是不想管。” 

 北靜王水溶,這些日子就是忙於北方的走私,虧空的銀子,如今也補上了,還有大批結餘,平安州節度使也派來心腹傳信,平安州糧秣餉銀,還有武器輜重,堆滿了倉庫,後路已定,只是想重回北方還需要另有機緣。 

 京城的事,東平郡王好像換了一個人,四下聯絡舊部老親,倒也收了不少的勢力,不過國公府始終是自成一系,撼動不得,寧榮兩府更是不偏不倚,那老太君實在是精明。 

 身邊的冷老,還是一身灰衣,面無表情,手裡拿著柺杖細細撫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