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辰緣修 作品

第521章 京城皇命難違

 朝廷當然也是知道,所以有鎮守節度使的城池裡面的官員,基本上都是升遷無望,久而久之,只能如此照例而辦,但是對於那些沒有背景,沒有靠山的官員來說,此地未必不是個金窩子,還是有不少寒門,趨之若鶩找門路進來,就想著有了靠山,以後過的舒服一些,甚至直接打算做了節度使府的忠犬。 

 人各有志,不一而就,朝廷的官看不起節度使府城的官,那些入了節度使門下的官,活得滋潤,也看不起朝廷的官,所以在底層,派系更是多,理不清,剪不斷,交錯慘雜在一起。 

 尤其是新進的恩科士子,只要投奔,關內節度使府都是給雙倍安家費,日子當然過的不錯,不管是當個榜樣還是真有其事,節度使府上,對待投靠的官員,也是盡心籠絡,一個有心投靠,一個有意招攬,郎情妾意,上下皆大歡喜。 

 “是啊,節度使大人,下官也認為朝廷可另有他事,至於說京南那邊,小小的民亂,還需要集結中州各地的府軍,不說咱們大梁城四萬精銳士兵,就是河東,河西二郡都是中州重鎮,楚國忠和曾維倫二人,想必也是想的和下官一樣了,至於說司州和弘農二府,只能算作添頭,起不到什麼作用, 

 剛剛信使所言,最少也是十餘萬兵馬,那麼多甲士在此,誰是主帥就是最重要的,所以老大人要留意,到了京城想辦法結識他二人,可能會好一些。” 

 “說的對啊,” 

 “是啊,” 

 下面官員又小聲討論起來,對大梁城同知米所成的話盡是贊同之色,俗話說,有了人商量,事情就好辦多了,那郡守曾維倫和楚國忠也曾差一點當上了節度使,可是後來受到北王府之事的波瀾,無緣節度使之位,所以二人心中作何想法,誰也不知,可是並不妨礙老大人過去探探底子。 

 畢竟也有一面之緣,雖說不是在一個鍋裡吃飯,可是總有一些矯情在裡面,有話也好說。 

 看著眾人在那議論著,呂代元心中也有了底,果然,玩心眼還是他們文官啊,也不妄這些年對他們的恩惠之情,心思更是沒有白費,這算是自己多年留下的善緣了。 

 有些感嘆道, 

 “米同知所言,老夫也是贊同,他們二人,老夫雖然沒有多少交情,可是同殿為臣,相互幫襯也是應該的,只是不知道此次他二人去不去,畢竟是讓府軍前去,他二人只是郡守,這” 

 呂代元所言也是有些擔心,他二人雖為郡守,可是府軍另有將軍,就算關係再緊密,皇命難為,想來不一定領兵去京城,到了這個位子再無升遷的可能,至於節度使的位子,只要北靜王府在那,恐怕朝廷就不會給他們二人升遷,至於說重換門庭,也是他們二人所不恥的,想來是去不成了。 

 “啟稟節度使大人,下官不贊同知府和同知大人所言,下官倒是認為,京南之地危在旦夕,所以朝廷才著急集結大軍,剛剛信使也說了,集結中州各部府軍,下官算了一下,我大梁城需要出三萬五千兵馬,而河東河西重鎮,最少也是各出兩萬五千兵馬,至於司州和弘農二府,各出一萬兵馬也是毫無壓力,這樣可就有十餘萬大軍,至於京城京營的大軍會不會動,下官不敢猜測,這麼多大軍,難道是去京城遊玩不成,所以,下官認為,朝廷沒有把握南下。” 

 大梁城通判苗仁則是出言反對,更是直言不諱的說出自己的意見,顯然和眾人的猜測相左,頗有些危言聳聽,眾人都有些震驚,此話聽著更不順耳。 

 不少人聽了皆是不信,知府李伯圭笑了一下,走過來看著通判嚴肅的樣子,笑問道, 

 “哈哈,苗大人,你怕不是沒用早膳,有些暈了頭吧,按伱所說,京南那邊民亂起事,要是朝廷壓不住,那還不是著急上火的把京營大軍就派了出去,這可是軍功,不說京營那些勳貴,就是我等想往上升一升,沒有軍功恐怕是不行的,哪裡會大費周章,還讓我等帶軍去京城集結,然後再去京南,就像二公子所言,火燒的太小,燒大一些才好,這樣軍功就來了。” 

 “是啊,苗大人,要知道那些勳貴其他的本事沒有,這種事做下來可是得心應手,關外要不是出了洛雲侯,早就丟給女真人了,無非是想多要一些軍功,故意行南轅北轍之勞,獲益的人越多啊。” 

 同知也是笑呵呵的接著話,可是通判苗大人臉色一冷,沉聲道。 

 “哼,知府大人,同知大人,按你們所言,你們當這十餘萬大軍出征,跟兒戲一樣,如今青黃不接,糧草不豐,京城京倉又失了火,此乃最是節省糧草的時候,何須如此浪費,就是戶部的官員,定然不會答應。 

 節度使大人,下官猜測,朝廷應該是不能輕易動京營大軍,所以才有了此種想法,集結中州府軍南下鎮壓民亂,想來此手筆是兵部尚書趙閣老的建議,當然也是一個機會,京營必然也會插足,軍功唾手可得!恐怕主帥就是京營節度使王子騰!”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