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良辰 作品

第410章 無人關注的第二名

5月10號。

大早上,阿曼達秘書收到一封郵件,找到蘇瑞彙報說:

“冬京商城的創始人,劉冬先生正在硅谷,他貌似遇到了些融資方面的麻煩,過去一週時間裡,還沒找到新的投資人。”

天氣有點熱,此時此刻蘇瑞正在戶外泳池裡泡著,聞言點頭說:

“我知道他正在尋找資金,之前打電話跟我說過,因為我的佔股比例太高,這輪融資不想帶上我,這很合理,沒有哪個創始人願意被鳩佔鵲巢。跟高盛方面打聲招呼吧,就說是我的意思,幫忙找些合適的投資人,未來最好安排在港交所上市。”

融資由劉冬牽頭,和由蘇瑞負責牽頭,完全屬於兩碼事。

《圈子》的重要性,在這種時候就突顯出來了。

只靠高盛集團本身,都能幫忙領投兩三億美金,劉冬面臨的融資困境,對蘇瑞來說僅僅屬於小事一樁。

在硅谷混了那麼多年,足夠讓蘇瑞搞清楚,為什麼內地的互聯網公司,紛紛選擇出海融資。

一方面是由於國內缺乏完善的估值融資機制,無法準確反映出未上市互聯網企業的價值,讓它們遇到融資困境。

另一方面則是由於上市要求不同。

在互聯網企業發展初期很難盈利,而沒有收益又始終達不到上市要求,納斯達克等市場還允許“同股不同權”等規定,對創始人非常有利。

加上一些稅費等因素的影響,促使互聯網企業選擇出海融資上市,等於將部分互聯網發展的紅利,拱手讓給了海外機構和投資人。

對於這些事情,蘇瑞能做的不多。

想讓冬京商城將來去港交所上市,也只是為了防患於未然,避免某天跟北邊毛熊的富豪們一樣,成為旁人砧板上的肥肉,直接沒收掉他的資產。

當年珍珠港事件後,在美日裔的個人資產同樣被收走,還被全部關了起來。

有這些前車之鑑,結合美國正在走下坡路的現狀,讓蘇瑞覺得有必要提前未雨綢繆,多留幾手,十幾年之內可能還安全,但再往後可就不好說了。

實際上伴隨製造業外流,眾多失業的美國工人,近年來已經開始恨上華裔,網上的言論也越來越極端,風向開始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