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買牛

 “那要是人人都想管理耕牛而不肯出錢呢?”

 不過是牽牛去吃草,給牛喂喂水,這麼輕鬆的事大家肯定都搶著幹,尤其是家裡有半大孩子的,讓孩子去放牛就好,不光孩子喜歡,銀錢也省了。

 李姝把管理耕牛的針對的人群和管理耕牛的要求同村長說了一番,看著好像出的錢很少,但是也不是那麼容易做的。

 放牛的事情就交給家裡沒男人的人家或者家裡沒有青壯勞動力的,然後一年下來耕牛需要長一定的重量,如果年底耕牛重量不達標則繼續餵養,不能輕易轉給下一戶管理。

 村長覺得方法可行,兩人再商量了一些細節就把這個事情敲下來了。

 村長先去託人問最近耕牛的價格,然後再召集村裡的人籌資買牛。

 不出一日,村長那邊就有消息傳來,密州有個縣剛好有五頭耕牛要賣,不過價錢可不便宜,至少三十兩一頭。

 村裡六十戶,除去家裡沒有成年男子的五個寡婦家和五戶失獨的年邁老人家,剩下的五十戶湊錢的話,買五頭就是一百五十兩,摺合下來每戶需要出三兩銀子,每十戶用一頭耕牛,不出半個月就能把地都犁好。

 不過也倒不是人人都想湊錢買耕牛的,有的人家兒子多勞動力多,壓根不想出那三兩銀子,反倒是像豆豆娘一樣孩子還小的寡婦比較積極,能拿出來的錢雖然不多,但是願意平時放牛或者等收成了再把錢還上。

 最終只有五十戶願意合資買耕牛,但是其中五戶失獨的年邁老人家是拿不出錢的,只能讓他們平時放放牛,還有幾戶人家也是拿不出錢,但是寫了欠條,一年之內還清。

 這樣算下來,每戶出了三兩多一點,買了五頭耕牛,第三天牛就送到了村裡,因為買的多,對方還給實惠了一些。

 有了耕牛,耕地的速度明顯快了很多,每十戶為一組共用一頭牛,每戶先用一天,如果有多的地沒耕完的需要等十戶都用過後再輪迴來。

 姑姑原本想讓韓冕去放牛抵了那三兩銀子的,被李姝給制止了,幾個孩子以後可是要送學堂的,放牛去了哪還有時間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