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金軍撤兵

 雖然沒有能得到他想要的足夠多的金銀,但太上皇估計也被榨的沒什麼油水了,連皇宮裡祭祀用的東西都送出來了,於是二太子也就沒興趣再繼續敲詐太上皇。

 他與宗翰起兵撤往黃河。搭起了若干座浮橋,渡過了黃河,大軍往大名府而去。

 金軍終於撤走了。

 整個京城成了歡樂的海洋,很多人上街頭放鞭炮慶賀。

 上萬名百姓來到南城下給皇帝趙桓磕頭,感謝皇帝率軍守住城池,逼迫金軍退兵。

 趙桓也是龍顏大悅。

 雖然還不是歡慶勝利的時候,但至少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逼著金軍撤掉了對東京汴梁的包圍,自己也可以返回皇宮去過真正的皇帝的日子了。

 當然,接下來重整山河,驅除韃虜,滅掉金朝,這些事得一步一步來。

 宋金戰爭持續了百餘年,一直到蒙古入侵都還在打。

 趙桓當然不會拖這麼久,他會用他的強大的歷史知識,儘可能快地消滅金軍,直搗黃龍。

 趙桓在確定金軍已經撤到黃河北岸之後,於是下令還朝,回到了皇宮,

 文武百官也都舒了一口氣,不用陪著皇帝在城牆上時刻提心吊膽,生怕被金軍的投石機的石頭砸破腦袋。

 ……

 大名府。

 得知金軍大舉進攻大名府,康王趙構嚇破了膽。

 趙構的勤王兵馬已經有數萬人之多,但是趙構根本不敢憑藉這數萬人駐守大名府城池,對抗金軍。

 把他的心腹汪伯彥叫來詢問該如何?

 汪伯彥作為趙構的心腹,當然最瞭解這位王爺的心思,立刻對趙構說:

 “王爺,這裡肯定守不住,不如避其鋒芒轉移到東平府去看看情況,下一步索性去江南,再那裡召集人馬最為適合。”

 這話當然正中趙構下懷,連聲稱是。

 而且汪伯彥說的也很技巧,不是逃跑害怕,而是避其鋒芒,另外召集人馬再做打算。

 這是戰略轉移,怎麼是逃跑呢?

 當下,趙構下令所有勤王兵掩護自己朝東平府撤退。

 宗澤得知趙構帶走所有的勤王兵,頓時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