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武的胖子 作品

第三十四章 揚州

揚州自隋唐始繁榮至今,凡千年矣,城郭幾經擴充還是容納不下近百萬人口,城外大量住宅紛亂的圍繞著碼頭建成,碼頭是揚州繁榮的根基,是揚州繁榮的龍頭。

  棉帛、絲綢、糧食、鐵器、瓷器等物資每天川流不息的北上南下,帶給揚州繁榮興旺,也吸引著無數明人彙集於此,這裡承載著他們奔向新生活的夢想。

  李紳詩句:夜橋燈火連星漢,水郭帆檣近鬥牛。既反映了揚州的繁華,也點出了原因,水運的昌盛是揚州繁盛數百年的因由,這就是大運河的功勞,它能讓一些千年的無名荒村逐漸成為繁盛的大城。黃漢就是深深體會到運河的繁忙,在鎮江將貨物換成平底的漕運船進抵揚州近郊,船流擁堵,船行十分的緩慢,好不容易抵達港口,交了抄稅,黃漢帶人上岸尋了一家客棧。

  休息了半日,店家介紹的一個牙人就登門拜訪,此人名喚沈泰康,身形高廋,眼睛亂轉,一看極為油滑。

  “揚州城,我是第一次來,我想知道揚州的幾大商家。你儘管道來。”黃漢不管此人油滑,反正已經見了底,沈泰康知道自己的軍將身份,不敢造次。

  “大人,揚州大商首取幾大鹽商,盧家、胡家、王家、黃家、吳家、孟家,各個富可敵國,豪建莊院,養奴無數,揮金如土。”沈泰康說起揚州人物,口若懸河,馬上歪樓。

  。“咳咳,少要羅嗦。”黃漢打斷一下,“說說貨運各地的行商。”“哦,鹽商裡就有大商家,我之所以說鹽商,就是因為大行商就在其中……”沈泰康連喝了幾口茶才說明了。

  討論群伍陸彡74彡陸7伍

  原來,揚州鹽商吳家,孟家人脈不及前幾家,於是另闢蹊徑,組成船隊,利用雄厚資金貨販南北,在江南自己大肆辦店販賣糧食、瓷器、棉帛、絲綢等,在北方與當地豪族合股經營,倒也另外開闢出局面。相對來說,吳家更強一些。

  “你能與孟家聯絡上嗎。”黃漢打斷沈泰康的喋喋不休。黃漢不與吳家聯絡是因為林東定下的調子,哪一行的頭家都是桀驁之輩,價格供貨方面苛刻不已,不如找尋次一家,反而比較容易接洽,這是林東交待的,黃漢無不遵從。

  “當然,大人,只要您辦的是揚州城的事,我定會給您辦妥。”沈泰康拍著胸脯保證。吹得沒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