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衣唱大風 作品

一百七十九章 慘劇





發射藥和彈丸都裝好了不用動,火門那裡一片焦糊的渣滓,老郭用根木棍在底部捅了幾下,摳出來一些受了潮的引火藥,又倒了不少進去,點火兵正要按下火把,姜士德又吼了一聲:“等下,老子來點!”劈手奪過火把向下一按,“轟”的一聲巨響,這門炮終於不負所托地炸了膛,把大部分炮組成員和總兵官姜大帥炸上了半天*。





*在真實的歷史上楊應龍確實用過這招,這廝堅信只要如此,明軍的大炮便打不響。遼東巡撫李化龍飽讀聖賢書,當然深諳“用魔法打敗魔法”之道,為了防止其奸計得逞——“我兵即以狗血潑之”,然後再開炮!您猜怎麼著?楊賊的法術失靈,官軍的大炮打響了,剛剛心懷恐懼的全軍一片歡騰!好吧,你當然可以說楊賊那招兒一點屁用沒有,潑不潑狗血大炮都會響……問題是從李大人到輔兵,沒一個信你的!不潑狗血便是楊賊的敵對勢力派來的,不潑狗血就是不愛大明。





*關於虎蹲炮。由於明朝的軍制特點是將領自領一軍,愛怎麼帶怎帶,所以各軍鎮不僅建制、兵種構成、兵員數量不一,就連武器的種類和名稱都是五花八門。以火炮為例,很多都是將領們自己鑄的(直到後世滿清的鴉片戰爭時期也一樣,林則徐、琦善、關天培備戰時都鑄過大小不一的火炮),將領、師爺起名字也是天馬行空。戚繼光自己兵書《練兵實紀》裡就記載了形制迥異的兩種火炮:一種是改造的“碗口炮”,把炮膛延長至三尺以上、另一種是原來明軍裝備的“虎毒大炮”,給炮身加上爪丁作戰時釘在地上克服後座,炮筒加上前後箍強化——老戚把他們都叫虎蹲炮。《實紀》裡還有一種“賽貢銃”,看大小,裝藥量、射程等,跟上述火炮也沒什麼區別。存世的實物更是不少,外觀、大小也不盡相同。為了行文和理解方便,這裡的虎蹲炮是身管三尺左右、直筒狀炮身、內口徑2—3寸,重約五十明斤,介於碗口炮和中型佛郎機之間的一種便攜式火炮。





*這部分寫起來無比艱難。愚昧、殘忍、憤怒……深深地感到這些詞遠不能描述這等該遭天譴的暴行和下筆時內心的感受。然而,真實的歷史上,這樣的慘劇卻曾真的發生過——張獻忠乾的。讓儘可能多一點的讀者知道這片土地上曾經發生過怎樣的愚昧殘忍,也是應盡之義。張魔頭有個外號叫“黃虎”,這也是張虎名字的由來。





*明軍的火炮除了工部製造,各軍鎮自己鑄炮也是常事。由於質量實在沒把握,測試時會採取極限方式:先是半裝藥量試射、然後是正常發射,最後則是加倍裝藥、加倍裝彈——這時,炮身上一個小小的沙眼便可能引發一場慘劇。





*這種魔幻場景可不是我憑空編的。《裨海紀遊》有記載:“劉國軒將攻泉郡,龍熕不肯行,強舁之往,及發,又不燃;國軒怒,杖之八十,一發而炸裂如粉”。劉國軒要攻泉州,大炮很重,拖不動,他一門心思認定是怯戰“不肯行”,火藥受潮點不著火則是耍小性子,於是暴脾氣上來用棍子抽,把身管抽裂了,然後炸了膛。手機用戶請瀏覽wap..org閱讀,掌上閱讀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