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衣唱大風 作品

第一百三十六章 保寧

 第一百三十六章保寧 

 方戈當然早就知道保寧南邊的程西這幫人。如果方三槐還在領軍,利州衛的這些兄弟該早就被調過去戡亂了。可惜,義父前腳進大牢,後腳程西就在南部縣大搶了一把,而方三槐的罪名是“謀反作亂”——換成任何其他罪名,文官們還能讓其“戴罪立功”、有這頂大帽子扣著,大家心裡都清楚:利州衛人心惶惶,能服眾的方戈滿心恨意不能指望,火線提拔個什麼傢伙強行統兵,軍漢們不會買賬,與流民一打照面,大概率可能就真的殺官造反了!所以誰也不敢動這個念頭。為了避免鬧出什麼亂子來,還不能讓他們吃飽……段元濟也知道就這麼拖著絕不是個辦法,遲早還是得亂,但得過一時是一時罷,犯不上因為要替個素昧平生的武夫伸冤給自己立刻惹上一身騷。因此,保寧府戰力最強的兩個野戰營就被扔在府北繼續捱餓,段知府把手裡剩下的的兵力多半部署在南部縣,少半據守南津關與和溪關:只要順慶賊們別來騷擾保寧府,就算把鄰府禍害成白地,愛咋地咋地吧。 

 為了一舉拿下保寧府,方戈派了把總路通和幾名得力手下,避開嘉陵江的主航道,順著小潼水直抵篷州,與程西取得了聯繫。方戈用腳趾頭猜也知道程西這夥人眼下最缺的是什麼,所以,特地讓路通幾個從劍州的官倉裡背了幾十斤白花花的鹽巴帶上。這條水路上段元濟的哨卡設在柳邊驛,有一個步隊的駐軍。不過路通在那邊有熟人。大家本就同病相憐不說,等路把總做出“大軍不會攻擊”的承諾後,幾名軍使不僅沒遇到攔阻,還得到了保寧通用的新腰牌,並在驛站換了幾匹官馬和一艘快船。 

 鳳皇山裡的程西這陣子日子非常不好過。南充的那場大火把府城燒成一片瓦礫場、篷州燒的倒沒那麼徹底,卻也凋敝得一塌糊塗,搶過幾次以後早已沒了什麼價值:去的人少了搶不動,去多了不值得——最後那次搶劫的收穫實在可憐,以至於回程的最後一天,大半兄弟竟是餓著肚子回到山裡。好在老弱婦孺們在大山裡開了些荒地,刨山菜摘野果挖鼠洞捕鳥捉蛇對付著總算沒餓有死人——不過因為弄不到鹽巴,所有人都有氣無力的。西邊潼川州的鹽亭便是產鹽區,只有三百來裡,然而這段距離對程西這夥叫花子流民來說就像天邊般遙不可及。 

 與段元濟一樣,程西也知道,這樣下去絕不是長久之計:那兩道草草搭就的木柵欄是老巢僅有的屏障,如果真有官軍來攻,絕對擋不了一兩個時辰、而自己這邊的幾千人,刀槍加在一起只有三百來件,從來也不可能進行什麼陣戰訓練,金鼓旗幟的號令更是想都不用想,現在還能苟延殘喘的唯一理由就是沒人來打而已。所以見到方戈的軍使和幾十斤鹽巴喜出望外,一口答應了夾攻保寧府。程西開出的條件讓張虎很開心:入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