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衣唱大風 作品

第一百一十六章 撫局



第一百一十六章撫局

 

早先奉錢玉川的命令,新野、鄧州(今鄧縣)、唐縣(今唐河)等幾個南陽轄縣不停地把百姓們向南陽府輸送過去跟關盛雲消耗,已經大半空了。野地裡的百姓們見南陽已陷,滿腔豪氣頓消,再次恢復了往日怯懦卑微的常態。情知老家縣城也將不保,不少人根本沒敢回家,就散在山野裡貓著躲兵災。谷白樺和龔德潤取新野如入無人之境:城門洞開,知縣和教諭在衙裡懸樑自經,縣丞等其他人等不知所蹤。

 

消息傳回來時,南陽早已被洗劫一空。關盛雲在唐王府燃起一把沖天大火,全軍開往新野。

 

以往,每攻下一個州府,關盛雲用府庫繳獲把自己補滿後,往往會把剩下帶不走的糧物分給劫後餘生的百姓們。但這回沒這麼做,因為惱恨,當然還有沒法說出來的後怕,實在拿不動的物資被他統統付諸一炬。戰兵們忙著搶劫的時候,輔兵隊也沒閒著,分了大半人出城去抓散在野地裡的百姓,然後讓他們往淯水邊運屍體、留下的小半逼著沒來得及逃掉的城中百姓們拆城磚,拆下的城磚都被就地砸碎。等到大軍準備開拔,南陽的四牆差不多都已變成半截土坯,想再築起來完全是天方夜譚——諾大的工程,即便是人員物資都充足也得一兩年,何況如今?

 

隨後,南陽全城幾乎陷入一片火海!關盛雲沒有屠城,但也不可能輕易放過差點要了他命的那些人。不止如此,在開往新野的途中,高藤豆的三個飛獸營和尤福田的兩個水字營還特意分別從唐縣和鄧州繞了道——眾將的想法很簡單:既然你做得初一,就莫怪咱做下十五!

 

河中幾萬具浮屍把沿途百姓們嚇得逃散一空,順著漢水最遠的竟一路漂到承天府(今鍾祥)!關盛雲本部的士氣則空前高漲:這便是與我軍作對的下場!

 

明朝有“兩京”、“兩都”四都城之說。所謂的“兩京”,就是北京的順天府和南京的應天府,而“兩都”則是中都鳳陽府與興都承天府。聽起來比較亂,其實只要掌握了理解訣竅,這幾個地名不難分辨。

 

南京的應天府是明太祖朱元璋定鼎之地。蒙元時期,南京叫集慶,朱元璋在此稱帝,改名為應天府,寓意自己是“應上天之命”獲得的天下。注意,那時,南京還不叫南京。

 

太子朱標死得早,朱元璋死後傳位給太孫朱允炆,建文帝依然以此為都。沒多久朱允炆被四叔朱棣砍得不知所蹤,燕王成功晉級成了永樂大帝。但應天府畢竟是朱允炆的老巢,朱棣心裡不踏實啊。想來想去,還是在自己的地盤睡得安穩,於是擲地有聲地喊一句“天子守國門”,一溜煙跑回北平了。北平在元朝叫大都,朱元璋給改的名,寓意是“北方平定,從此太平”,讓最能打的老四在此建藩揍蒙古同胞,封的王號叫燕王。朱棣砍完侄子跑回來以後就把國都設在這裡。叔叔砍侄子怎麼說都有點說不過去,得證明自己其實不是砍親侄子,而是“順應天意”啊,所以就改名叫順天府了。此時南邊的應天府已經有了一套現成的六部班子,不管是因為很多人不願意北上、抑或是朱棣用著大侄子的人不放心、還是出於“朕去北邊建都是親自指揮守國門並不是怕你們更不是信不過你們”之類立牌坊的心理,應天府那套班子也就繼續保留了下來了。朱棣在順天府又重新建了個新班子,這才是真正的“朝廷”。由是,應天府和順天府便分別有了“南”京和“北”京的口語化名稱——南京那套班子則成了擺設,權鬥失敗的、不受大皇帝待見又不方便一刀砍了的……統統打發到那裡喝茶看報刷視頻,待遇不變。

 

題外話,辛亥鼎革以後,孫中珊(錯別字)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而真正的實力都在北京的袁世凱那裡。大炮折騰了好久一陣子,非要老袁南下就職,老袁不幹,大炮也沒轍。不論如何嘴上不能吃虧,得強調“京師”的地位啊,所以,南京,就這麼叫起來,直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