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衣唱大風 作品

第69章 城門

臨近中午,關盛雲、羅氏父子和古家兄弟一路說說笑笑來到陣前,爬上望臺與高藤豆一起觀戰。

高藤豆有意在眾人面前賣弄一下,下達了“加速攻擊”的命令。

嗵、嗵、嗵。

戰鼓聲不疾不徐的響起來。與之配合的,是飛虎營、飛熊營的戰兵們,用武器敲打著盾牌,在軍官們的指揮下,在鼓聲的間歇裡有節奏地齊聲大喝:“殺”、“殺”、“殺”!

城頭上,惡臭瀰漫。

瀝青是很好的武器。不過要珍惜使用,而且,把固體瀝青塊熬煮到翻滾沸騰的液體狀態需要花費很長時間;沸水潑出去就會散開,溫度降低得很快,因而殺傷效果不太高;滾油的效果倒是挺好,然而成本有些高……所以,守軍還準備了另一種類似的武器——金湯。

就是大糞汁。

除了噁心,那個時代的人們,普遍對糞便抱有一種樸素的認知:“有毒”。

大明的人們固然不知道病毒、細菌的存在,喝開水、飯前便後要洗手等今天幼兒園小朋友都明白的道理,在當時幾乎所有人也都屬聞所未聞。

所以,疾病肆虐。

其中最厲害的是痢疾。

古書中所謂“大災過後必有大疫”、“瘟疫橫行”,往往指的就是病毒性痢疾。抗生素沒有問世的時候,人體自身的抵抗力,是對付這種惡性消化系統疾病的唯一屏障——而嚴重缺乏優質蛋白攝入的普通人,這種抵抗力實在有限。“身體虛要喝粥”的偽真理讓這種情況更加變本加厲:免疫系統需要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幾乎沒有任何作用。

面對殘酷的現實,古人便總結出“糞便有毒”的樸素結論。於是,箭簇上沾、兵刃上抹、火藥裡摻……便成了戰爭中的常規手段。守城時,在城牆架上一長溜大鍋煮糞汁,是所有攻防戰最常規的標準操作——事實上,除了混在火藥中會大大影響本來的效果,其他大多數時候,這東西確實能夠加劇傷口的感染。

戰鬥雖然激烈,環顧四周,王簡略略定下心來:包括自己在內,絕大多數平生第一次臨戰的守軍們已經從開始的恐懼中逐漸恢復,牆頭的戰事在膠著,一時半會兒應該不會有什麼意外。於是疾步跑到城門斜上方,偷空向下觀察撞城車的威脅。

撞車已經在撞擊城門。

儘管已經用大石頭堵著,但依靠畜力和人力搬運卸載,不可能堵得嚴絲合縫,城門與石頭之間還有較大的空隙,城門在連續的沉重撞擊下發出吱吱呀呀岌岌可危的聲音——至少在王簡耳中聽來是這樣。

不行,要加強這裡的防禦!

王簡心裡想著,再次環視四周:除了預備隊,所有人都在浴血奮戰——潘定指揮丁壯抬著死傷的軍民往城下運、再把磚石木料送上來,自己還時不時搭把手,滿身滿臉的血汙和汗漬,官帽歪在一邊渾然不覺;荊向善的官帽早不見了,扣了頂應該是從死傷者頭上脫下來的鐵盔,官袍也脫了,在一口沸騰的糞鍋前用一個長柄大勺舀著向外邊潑邊罵,身上褲上點點滴滴金汁淋漓;披甲的軍士們用刀槍隔著牆垛向下瘋狂地戳扎著、大多數無甲百姓在投石,還有一些,雙手握著一種怪異的武器像用鋤頭掘地一樣揮汗如雨地邊喊邊刨著……每一段城牆都是忙碌的人影——牆上實在抽不出多少人了!

高藤豆打造的雖然是簡易雲梯,也是不可能從城頭推開的。攻城用的雲梯,再簡化,也會有兩個基本特點:前端有輪,頂部帶鉤。只要將梯子前端杵上城牆,合力一推,梯輪滾動,便可以沿著城牆迅速而又省力的將雲梯架起、上端越過牆垛後,下面一扯,搭鉤便會牢牢扣死垛堞,再也無法推開。所以,古裝劇中那種一群人喊著一二三的號子將長梯豎起、再被城頭守軍合力用大木頭推翻,梯子上的人劈里啪啦往下掉的場景,實戰中完全不可能出現——普通長梯並不是沒有,但只限於偷襲才會用到,沒有哪個將領會傻到直接用來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