斛宴 作品

第五十二章

    深吸一口氣,這便又打開了第五封信。

    這第五封信,是在張永平從軍的第七年以後。

    “阿姊親啟:

    已許久不曾寫信,日子倒是一成不變。近年大小戰役無數,我軍士氣未減,如今遼軍已有頹敗之勢。

    最多再過三年,想來便能班師回朝,請阿姊靜候佳音。”

    看了前五封信,除卻那場戰役,倒也的確沒什麼出奇之處。

    要說奇怪之處,便是剩下的三封信,都是在短短兩年內寫的,且在這三封信裡,都提到了同一個人。

    “阿姊親啟:

    如今遼軍已是垂死掙扎,雖如此,卻不能掉以輕心。那日在邊境處,與同隊的弟兄皆慘遭埋伏,我右腿中箭,殊死逃脫。回軍營已無路,無奈只好逃向遼州境內。

    後被一遼州女子所救,替我處理傷口。雖言語不通,卻知她並無惡意。天黑以後,我又趁夜色逃回軍營。

    僥倖活命,仍是心有餘悸。阿姊與父親、母親如何?十分想念,只待歸鄉。”

    閱畢,如蔓便抽出了第七封信的信紙。

    “阿姊親啟:

    兩軍對戰,無辜的總是百姓。不論是否異族。今日邊關百姓抓來幾個遼人,要教訓一番。可被綁卻是老弱婦孺,百姓偏見又重,只覺遼族便都是惡人。

    然這被綁的遼人裡,竟有當日救我的女子,若不將她救下,內心難安。好在這百姓亦不是不講道理之人,再三求情下,終是放走了這些遼人。

    一切安好,勿念。”

    張永平的消失會不會同這遼州女子有關?如蔓看了這封信,心中有了些考慮,最後便打開了最後一個信封。

    “阿姊親啟:

    看這戰況,想來還朝便在眼前,卻突生不捨。邊關歲月,終究難忘。總覺他人罪大惡極,終究是偏見作祟,而人生在世,總有兩難之時。

    離家多年,終是成了不孝之人。

    勿念。”

    這最後一封信,似乎話中有話……如蔓啃著手指想著。

    這信中的不捨,僅僅是對邊關的不捨,還是因人而不捨?而他所說的偏見,是對遼人的偏見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