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鳥 作品

第24章 及時收手

 衛東不念什麼交情,虎著臉說不漲提成就終止合作,李曉林怎麼勸也不肯回頭,只得無奈地解除合作。

 讓李曉林沒想到的是,衛東另起爐灶辦了吹膜廠,更沒想到的是,他的吹膜廠開工後還挖走了20多個有技能的職工,李曉林傻眼了。

 究其原因才知道,那些願跟衛東走的人,都很委屈地受過老闆娘的氣。每當產品因質量問題被退回,顧秀琴就在車間裡到處埋怨。

 李曉林惱怒得想要扇她的耳光,但還是冷靜地剋制住了,再朝她出氣也於事無補。

 看似衛東漲提成不合理,覺得他不講道理地爭利益,想想自己的不同意,也同樣是不講道理地爭利益。

 情形上李曉林的道理很充沛,現實的證明是,他另起爐灶所獲得的利益要比爭提成多得多。而因為自己的不同意讓他帶走了生產業務,爭不到利益反而損失巨大。

 李曉林極為理智,現實要面對,但教訓也不能不吸取。

 可命運就偏偏捉弄人,衛東走人的同時也帶走他的業務。

 李曉林之前過度的信任他,也沒留份心地跟每家客戶拜訪結交,雖不是全部,但再去拜訪結交過的客戶,接待都很客氣,談到業務就毫不客氣提到了質量問題,有幾家的解釋還讓他很扎心,說衛東立了軍令狀,產品質量不合格不用退貨,權當懲罰,可他的確做到了。

 當然,這些客戶也不是全都信任衛東,認可李曉林人品的老闆不是沒有,但企業都轉製成私營了,價格方面壓得很低。為不讓機器成為擺設,李曉林狠了狠心地簽約下來,新的客戶找不到,老客戶的業務又不多,慢慢地又因設備陳舊質量不穩定而讓業務持續不了。

 機器的生產漸漸地不能飽和,從三班倒縮到了兩班制,又從兩班制縮水到只上白天的班,苦守不到一年,收支失去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