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知風 作品

第三百零五章 稷下學宮

    “什麼叫吃飽了沒事幹?什麼叫爭名奪利?”

    洪降龍不滿道:“那是潛龍之會,乃是朝廷舉辦的舉賢納諫、招攬人才的盛會,到時候各門各派、各大世家的翹楚、才俊都會齊聚天雍,一展所學。”

    “若是表現出眾,不但可以一鳴驚人,名動江湖,更有可能被為朝廷所用,一步登天。”

    “若是不想加入朝廷,也可以為某些名門大派、世家大族所看中,成為弟子、客卿,皆不是沒有可能。”

    “甚至於成為我大楚稷下學宮的學生,也不是沒有可能。”

    “稷下學宮?”葉青微微一愣,稷下學宮乃是昔日大楚太祖所開創的學宮,匯千載智慧,集百家之長,聚天下英才,為大楚之國祚根本,曾湧現過許多絕豔之輩,曠世奇才。

    太宗景潤元年,皇帝年幼,政權不穩,內有奸臣當道,禍亂朝堂,外有燕魏虎視眈眈,意圖犯邊,有弱冠之士白心月,出稷下,內清君側,除去奸佞,外退強敵,固邊疆,挽狂瀾於既倒,救大楚於水火,被譽為腹有乾坤,千古一相。

    高宗太康三年,燕、魏、齊三國聯袂犯邊,百萬將士竟不能擋,三月痛失半壁江山,危亡存續之際,有稷下學子三百,覆甲佩刀,趕赴邊疆,百甲破萬敵,輾轉千百里,破敵營,驅仇寇,以血肉之軀,三百之力,退敵百萬,護國不滅,後被楚帝封為三百護國神衛。

    英宗宣化五年,天降大雨,連年不絕,江河決堤,洪流肆虐,導致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天下大亂,有布衣之士陳長風,出稷下,獻治水十策,改河易道,興修水利,挽民於水火,使百姓萬載不受水患威脅。

    靖安年間,有夫子孔儒,一書一劍一春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著書立作,有教無類,教化萬民。

    安平年間,有劍客徐長安,杯酒話平安,提劍三尺定天下,一人一劍,劍氣縱橫千萬裡,北鎮龍虎,南壓真武,令天下劍道黯然失色,甲子無餘韻。

    成化年間,有練氣士安三元,御劍乘風,餐風飲露,算江湖,謀廟堂,定天下,一指萬里截龍脈,燕魏甲子亂不休。

    ……

    春秋四國千百載,稷下英才遍春秋,絕非一句空話,大楚立國千百年以來,稷下學宮出來的英才,可謂遍佈天下,而且不僅僅侷限於大楚,更是遍佈燕、魏、齊三國,有人身居廟堂之高,有人身處江湖之遠,有人學識驚天下,有人才藝傳萬古……

    久而久之,稷下學宮就成了大楚所有文人、武者心目中的聖地,就連佛門兩寺、道家三宗等千年大宗等也有所不及,所有人都以加入稷下學宮為榮,甚至連一些名門大派的弟子、皇親國戚都不例外。

    稷下學宮雖然有教無類,收取弟子,不看家世,不論出身,不拘文武,有教無類,但對弟子資質十分嚴格,非驚才之輩不收,非絕豔之輩不取,非天資之輩不要,就算是皇親國戚、達官顯貴,也不可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