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探望

 蘇辰同意他的這個提議,又讓黃義放心,爭取大臣們的意見也就是通知一下,現在可不是民主的現代社會,現代是封建社會。

 一言堂,比比皆是。

 讀書人不是最講仁義道德嗎?唐朝的時候那李隆基想扒灰,還不是身邊的人忖度著上位者的喜好給辦的?

 去道觀換個身份的楊玉環就不是楊玉環了,她就遮頭遮面不露臉了嗎?

 沒有啊。

 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李隆基找的是他兒媳婦,那些自詡仁義禮智信的讀書人們,可有一個站出來批評皇帝:你這個是有違公序良俗的行為?

 由讀書人脫胎而來的大臣們,只是能紅著臉爭辯兩嗓子罷了。

 如果不是要把國士院辦成國家部門,這件事根本都不必拿到朝堂上通知一下的。

 至於堅定表示站他的保成會不會給群臣們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知道後來的九龍奪嫡中,老八幾乎拉攏了大半個朝堂的官員也沒有成功上位,蘇辰還覺得大臣們沒有那麼擁護保成是一件好事兒呢。

 至少隨著阿瑪年老感覺到力不從心的時候,保成不會被忌憚。

 當然,也不能讓保成這個太子受到群臣反對就是了。

 中午放課,蘇辰叫住收拾課本要離開的沈荃:“沈先生,你反對國士院的設立嗎?”

 沈荃一心只有練好字帶好學生,他都打算辭去其他兼職專心待在皇家書院教學生了,是那種真正能夠把心沉浸到學術中的人。

 “微臣覺得王爺的想法沒什麼問題。”他說道。

 課後,這些先生們還是堅持以臣子自稱。

 蘇辰笑道:“這就好,沈先生你能寫一篇文章嗎?本王覺得,那些堅決反對國士院的人,都不是像您這樣的純粹的讀書人。”

 “王爺,天下的大臣做官之前,都要先讀書,微臣以為他們的不滿,會不會也有工匠不必經過十年寒窗便可以與他們齊平的原因呢?”沈荃笑了笑,“當然,他們可能沒有看到,工匠們想要熬出頭又要受多少苦累。”

 蘇辰點頭道:“說的就是這個啊,那些人根本就不是學者,他們都是政治家,一心算計著利益的分配。不想您這樣,心裡只有純粹的學術道理。”

 第一次聽到辰親王這麼誇獎自己,沈荃都不知道是該樂還是受寵若驚。

 “微臣回去就寫文章,明天給王爺帶來。”他保證。

 蘇辰高興點頭,寫吧寫吧。

 然後他又去找了在辦公室的張英、湯斌、杜訥等人,一人來一篇文章唄。

 兩天後發行的朝廷邸報就有些熱鬧了,已經裝病三天的索額圖捧著報紙看了又看,叫來阿爾吉善:“你去跟宮裡送個信兒,告訴王爺和太子,他們重病的二姥爺想見見他們。”

 這時,隔壁得知外孫想要弄個國士院卻被大臣們阻止的噶布剌和察岱,已經在找自家養著的兩個充門面的讀書人商議對策了。

 讀書人這個階層其實也不是利益完全統一的。

 又是一個明媚炎熱的早晨,辰時未到,天空中的太陽已經有正午時分的光景來,沒有暑假的皇家學院在三伏天是最難過的。

 但今天一大早,所有人進到班級之後都覺得好似一下子從炎夏走到初春似的,涼快太多了。

 “是增加冰盆了嗎?”年希堯問張廷玉。

 前幾天剛剛進行過一次月考,座位重新分配之後,他倆是同桌。

 張廷玉看了看教室四周,指著後面多出來的兩個大木架,木架子中心是兩圈安著長柄的東西,沒有人搖動,這個東西卻自己轉著,把一陣陣風吹到前面來。

 “那個東西,”張廷玉說道,“能出風。”

 兩人驚訝的走過去細瞧,問了來得早的同學才知道,這是昨天傍晚放學之後,辰親王帶人過來安的。

 “據說這個東西叫自動風扇,是辰親王名下的科技館做出來的,先把頭一批給咱們用,過段時間外面就有賣的了。”

 得知情況的一人解釋。

 他們談論了片刻,張廷玉和年希堯才走到前面的位置上坐好。

 “其實辰親王喜歡讓人做這些東西,挺好的。”年希堯說道。

 不能在學習上緊跟辰親王的年希堯決定,以後他要去科技館幹活兒,那邊也需要一兩個文臣的,卻因為只是辰親王名下的一個館,並不怎麼受京官們歡迎罷了。

 但那些每年謀缺都謀不到的進士們,卻很喜歡去科技館,聽說在科技館一年到頭能拿到的俸祿,跟朝廷同等官員的俸祿是差不多的。

 且,科技館年節時所發各種福利,要比朝廷的更實惠優厚。

 最重要的是,那裡都是埋頭幹活的匠人,可以說完全沒有官場傾軋。

 張廷玉卻是想要在官場有所作為的,但同桌的理想他也沒有嘲笑的想法,“其實辰親王要給工匠們提升名聲待遇,在科技館內進行比較好。”

 誰不知道這點呢?

 辰親王這般堅持,可見是真的喜歡那些匠作手藝人。

 與讀書人們的不理解和非議不同,知道有個王爺在給他們爭取一個能夠往上爬的國士院之後,京城的工匠們就把消息傳出京師去。

 爭取國士院這件事情上,他們做不了什麼,但就算最後國士院沒有設立下來,他們也感念能有這麼一位王爺為他們思慮、奔波。

 張琰也有些感動到了,他聯繫很多太醫,告訴他們大夫也可能獲得國士榮譽,然後大半個京城都熱鬧了。

 他們必須擋在王爺前面,不能讓小小的王爺又出力又勞心。

 其實一點都沒有他們想象的那麼辛苦的蘇辰,聽說了索額圖姥爺病重,想要見見他和保成,今天上午就請了假。

 出宮前,蘇辰還收拾了一些人參、雪蓮之類的藥品給帶著。

 索額圖得快點好了,不然要耽誤航程的。

 工部那邊說大船都已經在通州碼頭入水了,連一開始十分不願意去的李光地、王鴻緒這兩天也先後進宮陛辭,這個時候帶頭人索額圖可不能有事。

 明珠嘛?

 他沒有索額圖這麼不情願,老狐狸已經隱隱嗅到不妙的氣息,皇上應該是快要動手處置他了。

 終究大阿哥的份量,沒有太子那麼重。

 既然如此,他不如聽命出海,雖然明朝派出海的都是太監,朝廷給了很多錢叫他們封賞沿途國家待遇他們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