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蘿浠月 作品

第69章 凡爾賽



 佟佳貴妃看辰親王面上不那麼高興,十分體貼的嘆聲氣,說道:“你倒是比保成輕鬆多了,什麼都不用學。以後當個超品的親王,比什麼不好?”


 看似勸說,其實帶著鋒利的刀子,只要人在意,就會被劃傷。


 好在蘇辰是真的覺得皇帝和太子都不是人乾的活兒,聽完還真心實意的點頭:“貴妃娘娘說的對。”


 而且您這樣真的比剛才正常多了。


 佟佳貴妃不知蘇辰心中所想,看著小孩真誠一絲不做假的雙眸,才知道這個辰親王真是在外面養的有些傻。


 “辰親王您這麼想,才是最好的。”佟佳貴妃說著,笑的眉眼彎彎的。


 康熙讓烏雅氏躺床上休息,這便出來了,到這邊一看,兒子正不知道和貴妃說什麼,倆人還算相談甚歡。


 他就笑了笑,進去道:“辰兒,走了。”


 佟佳貴妃聽見聲音趕緊站起來,回身向康熙見禮:“皇上今晚上不留下陪一陪烏雅妹妹嗎?”


 康熙說道:“有你在朕放心,前朝事忙,就不留了。”


 饒是這是自己阿瑪,自己早就認可的爹了,蘇辰也覺得這話大豬蹄子意味兒太濃。


 佟佳貴妃倒挺開心的,恭送完了還說:“皇上放心,臣妾一定不讓您有後顧之憂。”


 康熙手裡牽著兒子走入外面昏暗的燈籠光線之中,注意到兒子上轎前回頭看了眼宮門,忍不住問道:“辰兒,你這是怎麼了?”


 蘇辰搖搖頭,說道:“兒子只是覺得,娘娘們每天都盼著您等著您,很有些可憐。”


 康熙氣的在兒子腦殼上狠揉了一把,道:“你就不覺得阿瑪也可憐?”


 蘇辰不屑的瞅阿瑪一眼。


 “如果沒有上天給送來你這個兒子,阿瑪身邊就沒有一個只拿阿瑪當阿瑪的人,有大權有一切,最終卻要孤獨過一生。”康熙把兒子攬在懷裡,沉甸甸的心裡很踏實。這是他的兒子,從一小點長成個小小夥兒的兒子,如果不是肩上擔著天下,這份家業他會毫不猶豫交給辰兒。


 心裡正無限感慨,就聽兒子說道:“阿瑪,你剛才的話真的好凡爾賽啊。”


 康熙低頭看到兒子誇張的表情,不由好笑問道:“凡爾賽又是什麼意思?”


 蘇辰想了想,換個說法解釋:“好比我,兩手都是大金鍊子,對那些只有一個金戒指的人說,我身上的金子真的好重啊,壓力山大。”


 康熙聽的大笑,笑一會兒反應過來,再次狠揉了下這小子的腦袋:“你是在說阿瑪身在福中不知福?”


 蘇辰笑起來,多少有點那個意思吧。


 ---


 立春之後,天氣一天比一天暖和,蘇辰每天傍晚放課後都要帶著保清保成在宮裡騎一圈自行車。


 因此一個多月過去,他們三個都明顯的長了個子。


 而在這時候,自行車也成為京城的新風尚,半個月前內務府和蘇辰的科技發展館聯合制作,一次性製出來十五輛二八大槓。


 第一波得到賞賜的,有一半都是內閣大學士。


 像明珠、索額圖這樣的老臣,礙於自行車對自身威嚴的減損,平日都不騎的,特別有捷才會辦事的高士奇也有一輛賞。


 他就不一樣了,每天便騎著車子穿過小半個京城,從去年同樣是皇帝賞賜的宅子裡騎車出發去上朝。


 反正幾天把勢造的,叫人都以為他是康熙朝第一寵臣。


 然後就是曹寅等御前侍衛,他們共得賞一輛,便依舊放在宮裡,基本上是誰有空誰推出來大槓,陪著三個鬧騰的小阿哥們騎一騎。


 再一個特殊的,便是黃宗羲了。


 黃大佬到底是沒走成,蘇辰那天從外面回來就跟他阿瑪說了,於是還沒出一月份,康熙帝下詔,開“博學鴻詞科”,叫下面的督撫舉薦民間大賢。


 其中黃宗羲、王夫之、顧炎武是在諭旨上明確點名的,意思就是不管有什麼原因,這些人都得過來。


 當然他們有的人腦殼都比較硬,擔心出現什麼流血事件,蘇辰追著去傳旨的梁九功補充了一句,實在不願意來的一定不要用武力威脅。


 而且咱們不是逼他們來給朝廷做官的,只是讓他們到北京來搞學術研究。


 梁九功一一記下來,傳旨到翰林院的時候把辰王的特別交代強調了,於是下發到各地的文件也是溫和的。


 然後很自然的,還沒出京的黃宗羲就被一個官員截住了,直接給護送到京城裡。


 康熙得知後當天便讓人把一輛自行車,送到黃宗羲父子的暫時落腳處,隨著自行車送過去的,還有三兩銀子和幾鬥米麵。


 博學鴻詞科要在所有人員到來之後才開的,因此提前到來的,朝廷會負責他們博學鴻詞科召開之前這段時期的吃喝費用。


 當時黃宗羲看著這些東西,許久沒有言語,直到夜幕上來,才在一豆燈光下鋪開紙張,寫了一封信委託江南的商人捎到南方去。


 黃宗羲住的是靠近各地商會會館的地方,他家的自行車由兒子黃百家每天騎著去城外粉餅廠,外面的百姓都見了這新奇物件兒,很快自行車的熱度就飆到全京城最高。


 就在好些人都打聽自行車價格的時候,內造處和科技發展館又聯合推出一種特殊的馬車。


 這種特殊的馬車輪子外包裹著一圈東西,能充氣,走起來平穩不震,坐上去才知道以前做的馬車那都不是人坐的。


 科技發展館在城外弄了個馬車改造處,朝廷的新款馬車出來之後,每天趕著車子去改造的數不勝數。


 現在橡膠相對難得,一輛馬車僅僅改裝成橡膠車輪便需要二百兩銀子,若整個換成減震車廂的話,需銀是三百二十八兩。


 但即便如此,隨著日子的推移,跑到改造處等著改裝的馬車只增不減。


 橡膠供應不上漲了價,也沒有趕走多少人。


 與此同時,京城中也有很多聰明人發現了商機。橡膠對於本土長大的人是個新鮮物,但是商人們都知道,南洋就有很多這玩意。


 若是能出海一趟運來一船橡膠,豈不是穩賺不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