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 作品

第106章 牛奶鮮果飲



 “君上,我獻的策,不要告訴荀子。”朱襄壓低聲音道。


 秦王柱也十分配合地壓低聲音:“你放心說,我絕不會告訴荀卿。”


 朱襄道:“此時對待那群學者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把他們當回事。”


 嬴小政眼皮子跳了跳。


 秦王柱道:“秦國好不容易吸引了那麼多學者,不當回事會不會影響……影響本王的名聲?”


 朱襄道:“只要君上還要統一六國,統一之後不把國土分封給六國舊貴族,君上的名聲就不會好。”


 嬴小政的眼皮子又猛地跳了跳。


 秦王柱想了想,嘆氣道:“分封,分封,他們為何非要分封?周的教訓還不夠嗎?”


 朱襄道:“首先,分封讓周持續了幾百年,是他們所知道的已經實踐過的道路;郡縣制是否能讓一個龐大的國家長治久安,目前還未可知。除了聖賢,誰也不敢輕易走上一條前人未走過的路,即便他們看到了另一條道路走不通。而世間大多庸人,那些吵鬧的學者也不過是庸人。”


 秦王柱和嬴小政同時點頭贊同。


 朱襄繼續道:“再者,現在讀得上書,能闖出名聲,還能來咸陽求學的所謂名士,多多少少都與六國貴族有關係,有些甚至就是六國宗室或者六國宗室的家臣。分封制關係到他們自己的利益。如果秦國滅六國後執行郡縣制,那他們不就從高高在上的貴族變成了庶人了嗎?”


 秦王柱和嬴小政點頭點的像是老公雞和小公雞啄米。


 朱襄道:“君上召集學者來咸陽,是為了尋找更多可以輔助君上治理秦國的人才,而不是讓他們影響秦國的國策。他們的言論君上需要聽,聽了不同利益群體的言論,君上才能掌握更全面的信息。”


 “之後,君上只需要根據最想要的結果,去選擇一條路走。等君上做好了選擇,剩下的聲音就是雜音,不要過多理睬。否則他們會以為自己真的能左右君上,變得變本加厲。”朱襄略微冷漠地道,“若他們太吵,一定是太閒,君上何不修書?”


 秦王柱一愣,不明白朱襄怎麼突然提起修書。


 朱襄道:“東方學者以魯儒為主,魯儒以孟子為先師,雖與我師荀子對立,但孔孟之道和孔荀之道有一點相同,就是教化世人。隨著秦國土地增加,若執行郡縣制,需要朝堂往地方派遣許多官吏。李牧說,現在南秦的官吏都略有不足。待統一六國後,官吏的缺口就更大了。”


 秦王柱和嬴小政又同時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朱襄笑道:“若忠於秦國的官吏不夠,豈不是隻能讓六國舊官吏來管理。秦國是他們的仇人,他們恐怕不僅不會用心管理,還會故意激起民憤吧?培養人才就像是栽樹一樣,至少需要十年才能培養出一個合格的人才。若不現在開始,等秦國統一天下後再準備,就已經遲了。”


 “秦國需要將庶民培養成秦國的士子,儒家希望教化民眾,兩者一拍即合。但如何教化?只教導律令,恐怕難以培養出治國的人才。君上命令學者將天下藏書編撰修補,謄抄刻印,就能得到更多的書,教導更多的人才。”


 “君上,編書是一件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大事。我想以教化天下為己任的大儒們一定會搶破頭。”朱襄乾咳了一聲,“但書籍如此多,沒個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恐怕編不完……”


 秦王柱和嬴小政祖孫二人對視一眼。


 懂了,徹底懂了。


 這哪是編書,這是編書為名的“軟禁”啊。


 以秦國需要更多士人為名,與儒家教化之事一拍即合,然後就能順理成章地讓儒家編書。


 儒家必須接下這個“餌”,否則秦國就會按照慣例,給新的士人宣揚法家思想,甚至直接灌輸秦律,不管什麼道德了。


 沒有道德教化叫什麼教化?


 一旦儒家接下這個“餌”,他們的精力就會分散,沒空為六國謀算,與秦王敵對。秦王只需要把反對自己的儒家弟子丟去編書,把支持自己的儒家弟子放在朝堂就行了。


 “不過真的要讓儒家插手官吏教化嗎?”嬴小政眉頭緊皺。


 朱襄道:“政兒,法令是底線,道德是上線。國家治理,既需要法,也需要儒。以教化為大務,正法度之宜,再以霸王道雜之,才能治理好一個國家。具體怎麼做,你自己想。”


 秦王柱指著自己的鼻子:“寡人也自己想?”


 朱襄點頭:“君上也自己想。王道怎麼走,是王來決定,我也只是為王提供建議的臣子。君上不能偏聽偏信。”


 秦王柱嘆氣:“你啊,別的人恨不得把自己的思想灌輸給王,只有你對王說,‘你自己想’!”


 嬴小政“撲哧”捂嘴笑。


 朱襄自得道:“這就是我,不一樣的風景。”


 “你再貧嘴,我就把你剛才的話告訴荀卿。”秦王柱威脅。


 朱襄立刻焦急道:“君上,你是國君,一言九鼎,怎麼能食言!”


 秦王柱哈哈大笑,心情徹底暢快。


 秦王柱笑道:“朱襄,你看別人都說你已經是實際上的相國,乾脆直接給寡人當相國,如何?”


 朱襄連忙搖頭:“不去不去,我去當相國了,誰照顧田地,誰照顧你們的生活?朝堂上能當相國的人多的是,能代替我去種田和照顧你們的人可沒有。”


 嬴小政抱著朱襄的手臂道:“對,舅父不當相國!舅父只給政兒當相國!”


 “行行行,只給你當相國。”秦王柱無奈。


 既然朱襄不願意,他就不再勸了。


 現在咸陽城的謠言太多,秦王柱也憂心。他準備等君父安葬,還是讓朱襄繼續去外地種田吧。


 雖然君父讓朱襄留在咸陽輔佐自己,但秦王柱更在意朱襄和嬴小政的生活好壞。他自己可以處理好政務,趁著有自己護著,朱襄和政兒可以再在外面逍遙幾年。


 他總不能讓朱襄和政兒過得比君父在位時還憋屈。


 秦王柱在別莊睡了一晚上,第二日吃過朱襄準備的奶油饅頭才離開。


 朱襄本來準備烘焙奶油麵包,但他掌握不好土窯烤爐的溫度,麵包烤好之後,只能用來砸核桃,所以只能蒸奶油饅頭給秦王吃了。


 秦王柱離開的時候,朱襄嘟嘟囔囔。吃素真是反人類,秦王、夏同和政兒都是急需補充營養的時候,居然連蛋都不能吃。


 朱襄摸著下巴,心裡冒著壞主意。


 有什麼富含蛋白質又可以繞過守孝吃素的食物?海鮮可以嗎?


 荀子正在注視著你.jpg。


 朱襄抖了抖,把心中的壞主意按下。


 ……


 秦王柱回到咸陽宮時,華陽夫人立刻前來請罪。


 她哭得梨花帶雨,請求秦王柱一定要讓陽泉君閉門思過,別讓他上朝了。


 華陽夫人知道陽泉君被攛掇著抨擊朱襄,嚇得魂都掉了。


 她是秦王柱的枕邊人,是秦王柱身邊最得寵的女人,所以她對秦王柱十分了解。


 隨著秦王柱被秦昭襄王逐漸放權,他的脾性就越來越向老秦王靠攏,逐漸成為了一個合格的秦王。她的枕邊人可一點都不軟弱可欺,且對朱襄公十分信任,認為朱襄公是他的心腹重臣。


 你究竟被什麼糊了心,才去秦王面前說朱襄的不是?你還想比過朱襄,不照照鏡子看你配不配!


 秦王柱見華陽夫人很懂事,笑容和煦地安撫了華陽夫人,按照華陽夫人的話,讓陽泉君閉門反省,說此事暫且揭過不提,希望華陽夫人好好管教陽泉君。


 陽泉君倒是很聽華陽夫人的話,何況他清醒之後也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乖乖閉門躲風頭。


 秦王柱沒有處理謠言,只以過度悲傷為由,將更多的政務交給子楚,自己住在了靈堂旁的偏殿,為秦昭襄王守孝。


 秦王柱對外稱,現在他心情十分悲痛,認為沒有什麼比君父的葬禮更重要的事。


 他又把朱襄和政兒召到靈堂一同守孝,說秦昭襄王生前最愛重這兩個晚輩。本來子楚也應該來,但政務還需要人處理,太子子楚理應以國事為重。


 秦王柱連流言的事提都沒提,流言便平息了。


 傳流言的人從秦王柱的實際行動中看到,秦王柱不容易中離間計。如果再傳下去,秦王柱恐怕能揪出流言背後的人,他們便無法隱藏了。


 當流言平息的時候,咸陽學宮關於秦王守孝的爭論越來越烈,眼看著諸侯快到咸陽了都還沒吵出結果。


 秦王柱心情還成,嬴小政的臉色越來越沉。


 這一幕,讓他想起了那群儒生討論他封禪泰山時的伎倆。


 此時此刻,恰如他夢中的情景。


 不過與他夢中不同的是,有一個能夠力壓群儒的荀子站在秦王柱這邊。


 荀子見鬧騰時間差不多了,直接呈上了自己定好的喪禮禮制。


 “國君乃庶民之君父,庶民為國君守孝理應如為親父守孝。不守孝三年有違孝道,若三年禁酒肉嫁娶宴請又令庶民負擔過重。”


 “臣請以日代月,秦國庶民為先王守孝三年!既彰顯秦以孝治國,又不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