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 作品

第70章 李牧壇中酒



 李牧喝進去的酒都化作了眼淚,怎麼也停不下來。


 “不,這怎麼能說是你的錯呢,你只是告訴我和廉公,我和廉公如果繼續留在趙國,要麼被趙國賣掉,要麼被趙國殺掉。你不是害我們,你是害怕我們被害啊……”


 李牧就像個孩子一樣無助的哭泣。


 在與匈奴的戰場上,他遇到再多的艱難和危險,身上受了再多的傷也沒無助過。


 他很希望蔡澤是在欺騙他。但他第一眼看到蔡澤傳來的消息,他就知道蔡澤就算有所隱瞞,那也定是隱瞞了一些不讓自己受到更大刺激的事。


 在另一個時空中,李牧不僅是將軍,也當過相國。他不但會打仗,在政務上也頗有成就。


 這一個時空,他與朱襄、蔡澤交好,得到廉頗、藺相如、荀子的教導,比另一個時空同年齡的自己更加聰慧敏銳。所以蔡澤隱瞞的事,他猜到了。


 不過就是一些趙國宗室爭權奪利的破爛事。


 那群人大概認為,立下大功的廉公和自己阻擋了他們在趙國微弱時瓜分趙國權力的路。


 趙國衰弱不僅會為他國提供瓜分趙國的機會,也能為內部的宗室貴族提供機會,就像當年三家分晉田氏代齊一樣。


 李牧甚至都能想象出他們那張嘴臉和口中的話。


 宗室可能會想,只要自己能當上趙王,那麼趙國土地小一些沒關係;其他大貴族可能會想,趙氏也是因為三家分晉才成了趙王,為什麼不能再兩家三家四家分趙,讓他們也噹噹王?


 趙國如何無所謂,庶民更是低賤如螻蟻。無論是阻攔匈奴肆虐的自己,還是搶奪燕人轉移趙國饑荒的廉公,在他們看來,不過是阻礙他們獲得更多權力更高地位的絆腳石。


 如果沒有朱襄的事,他可能還會心生僥倖,認為趙國不會這麼愚蠢。


 但他是已經被趙國放棄,在立下大功之後差點被趙王殺死的朱襄的友人。現在自己也走到了朱襄這一步,難道要坐以待斃嗎?


 李牧喝光了最後一滴酒,沒有再讓家僕送酒來。


 他坐在地上,雙手抱著頭嗚嗚哭泣。


 李牧的父親已經戰死在趙國的北疆,李牧許多長輩和親人都死在了戰國的北疆。


 他的母親還活著,但身體已經在北疆惡劣環境的摧殘下變得過度衰老。


 李母拄著柺杖,一步一晃地走到抱頭哭泣的兒子背後。


 她放下柺杖,艱難地蹲下了身體,將健壯的兒子抱在了乾瘦的懷裡。


 “牧兒,入秦吧。”李母道,“我們家世代都在打匈奴,去了秦國也是打匈奴,沒差別。”


 李牧哽咽道:“但是……”


 李母道:“沒什麼但是。阿母和李氏的族人說好了,想留下的就留下,也算為李氏留些根基。想入秦的就和你一同入秦,阿母也和你一同入秦。”


 李牧不敢置信地轉頭看向母親。


 李母笑道:“雖然阿母已經老了,但勉強還能遠行。阿母這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雁門郡,我也想看看更遠的地方。還有你口中的朱襄和政兒,阿母也想見見。牧兒,就當陪阿母入秦,好不好?”


 李母鬆開了懷抱,李牧跌跌撞撞爬著轉過身,朝著母親叩拜,哽咽不止:“是,阿母。”


 李母揉了揉兒子的頭髮,眼中有惶恐,有愧疚,也有堅決和釋然。


 良人離世前曾經囑咐自己好好輔佐、教育李牧,讓李牧代替他繼續為趙國盡忠職守。


 但她卻自私了。


 將領或許會死在戰場上,但她不忍心自己的兒子死在骯髒的陰謀詭計下。


 李家雖然是將門,但因為雁門郡艱苦,娶不到身世太好的女子為妻。李母雖然是士人之女,但自己耕織,比有田地的庶民家庭條件好不到哪裡去。


 或許是李母才疏學淺,見識淺薄。朱襄是李母知道的第一個會為了拯救庶人而赴死的大賢。所以李母違背了良人的遺願,希望兒子能接受朱襄的邀請入秦。


 孩子,入秦吧,入秦吧,連朱襄公都在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