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第 52 章

 當初為了推廣糞肥,農莊一直都對外開放,各鄉都能派人來學。

 剛開始大家還心有疑慮,見識過農莊的幾次豐收之後,現在藍河縣的鄉民,都緊跟了農莊的步伐。

 陳冬說這幾日該種豆了,那各鄉就會跟著種豆,陳冬說這段時間該漚肥了,那各鄉就會跟著漚肥……

 藍河縣的農莊,靠實力取得了大家的信任,讓藍河縣的百姓今年都獲得了大豐收,名聲一下子就擴大到了全國。

 有這麼一個典型在,連推廣糞肥都變得容易了許多。

 至少在都邑的街道上,姜蓁已經看不到牲畜的糞便了。

 做出這樣的成績,陳冬當然不會謙虛,趕緊上奏章鼓吹大壩和水渠的功勞。

 “藍河縣的糧食產量,之所以能翻兩倍甚至三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壩蓄水,水渠灌溉……”

 “姜國的良田不比宋國少,若是能把大河的水患治理好,全國的糧食產量都能翻個兩三倍,到那個時候,我姜國就再無饑民……”

 “現在不比從前,有炸.藥可以採石,有水泥可以修壩,可以不用徵召大量民夫服役……”

 陳冬在議事大殿上侃侃而談,說得連姜王都忍不住心動,側頭對姜蓁問道:“陳冬說的,可是真的?”

 其餘大臣的目光,也都對準了姜蓁。

 淡化其他因素,重點提水渠,是姜蓁和陳冬的共識,所以姜蓁一臉淡定,“我可以為陳冬作保。今年藍河縣的畝產,確實翻了三倍。”

 有姜蓁作保,其餘的大臣也忍不住心動了。

 “老百姓一年能積累三年的財富,長此以往,我姜國必然領先各國。修渠確實是我姜國的百年大計。”

 “真這麼厲害?可我老家挨著溪水的良田,產量也不見得有多高,這是怎麼回事?”

 陳冬正經的反駁:“那應該你家的傭耕不會種田。你可以派人去藍河縣的農莊免費學習。”

 三倍的產量太讓人心動,只要是心有姜國的人,都忍不住會關心。

 左相問道:“能不修大壩,只讓各郡縣自己組織修水渠嗎?治理大河,修建大壩,需要大量的錢糧和民夫,國庫快沒錢了,要是再和衛軍對峙幾個月,三年內姜國都動不了這樣的大工程。”

 陳冬一臉無語:“你砍樹難道只砍枝丫,不砍主幹?只有治理好了大河,其他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剛剛左相說得有理,剛打完仗,就又徵召民夫,難道不給百姓休養生息的時間?而且你那大壩一旦開始修,至少要拖累姜國十年。”右相抬起眼皮瞄了一眼姜蓁,無情的說道:“反正國庫裡是沒錢的,除非太女願意拿自己的私庫支撐。”

 扯到姜蓁,姜王就開口了,“雖說要耗費十幾年的時間,但以後姜國可百年無憂,治水也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好事。”

 “若是人夠多,錢夠多,水泥和炸.藥夠多,幾年的功夫就夠了。”陳冬淡定反駁。

 右相:“你這話說得好沒意思。若是國庫裡有足夠多的錢,身為姜國臣子,我們又豈會阻你?”

 “那就等有錢的時候再修吧。”陳冬沒有強求,把手攏在袖子裡,默默的退了。

 不過今日在大殿上和群臣爭論了一番,陳冬治水的官職也定了下來,以後有機會,他就可以直接上。

 姜國和衛國的戰爭還沒有結束,本就不是治水的好時機,他現在站出來,只是先鋪墊鋪墊,等時機合適,姜蓁自然會幫他。

 在和衛國的仗都打完之前,連郭凡都沒有冒頭,更別說陳冬。

 今年姜國的糧食產量雖然不高,但有藍河縣振奮人心,戰場上姜國又佔上風,所以他們的情況還算好。

 只有衛國,戰場上沒佔到便宜,國內的糧食又減產,內憂外患。

 兩國現在都沒有拼老本死戰的意思,眼看自家情況越拖越壞,衛王也沒端著,主動送質求和。

 接到衛國服軟求和的信,姜王立馬就興奮了起來,晚上還邀請眾位大臣在宮中喝酒賞樂,算是一個小小的慶功宴,正經的慶功,還得等屠野回都邑。

 郭凡坐在姜蓁旁邊,喝了一口小酒,樂顛顛的說道:“看到衛國吃癟,我心裡就爽快,哼,他們當初居然還妄想讓公主為質,想得可真美。”

 【就是就是,誰能跟我家阿蓁比,我家阿蓁可是有大帝之資的人。衛國太子都不能跟我家阿蓁比,更別說太子親弟。】

 【光是想想我家阿蓁在別國受委屈的樣子,我都心疼。要是阿蓁真去了衛國,不知道會被欺負成什麼樣。】

 【衛國就算有滿肚子陰謀詭計又怎樣,一拳頭下去,就知道好歹了。】

 贏了衛國,不止直播間的人膨脹,姜王和各位大臣也驕傲得不行,喝高了之後,姜王都拉著左相的手開始跳舞了。

 整場酒宴,就姜蓁最冷靜,拿著青瓷酒杯一口一口的小酌,眼神既清醒又遊離。

 郭凡瞄了一眼姜蓁這鎮定的模樣,忍不住把自己的心裡話誇出了口,“公主天人之姿,做事如有神助,姜國能得公主,可謂是姜國之幸。”

 【沒錯,是我,我就是神,我是阿蓁唯一的神。】

 【我猜郭凡是懷疑阿蓁身邊有鬼,能和鬼神交流。】

 【每次阿蓁的眼神看向彈幕的時候,郭凡的眼神也會跟著看過來。可惜,他啥也看不到。】

 姜蓁把眼神從彈幕移到郭凡身上,冷靜的回道:“我能做姜國公主,對我來說也是幸事。”

 要是白手起家,她現在說不定連塊地盤都沒有,哪能籠絡到如此多的人才,在朝堂上揮斥方遒。

 “可惜,這次到姜國為質的只是一位公子,並不是衛國太子。王上若是堅持的話,衛國定然會把衛國太子送來。”提起這個,郭凡就十分惋惜。

 姜蓁解釋道:“衛國太子幼年曾在宋國做了五年質子,不像他弟弟公子陽在衛王膝下長大,感情深厚。比起太子的名分,父王更相信感情。”

 “那是因為王上愛重你,以己度人。衛王可不一定重感情。”郭凡撇嘴,說道:“真到了不得不戰的時候,拿太子祭旗和拿公子祭旗差別可大了。”

 姜蓁聳了聳肩,“這倒是無所謂,反正三五年內,衛國和姜國是打不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