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第 25 章

 低調的把郭凡帶進王宮,引薦給姜王之後,姜蓁就直接溜回了公主府,除了郭凡,她還有其他門客要安排。

 姜王可以直接任命官員,但不是學識極高的人,姜蓁也不會給姜王推薦,除非那人極得她的信任,可話又說回來,那些門客才投奔過來沒多久,和姜蓁都沒見過幾次面,又哪裡談得上 信任。

 把人養著不用,那是不可能的,就連靠嘴皮子吃飯的說客,也被姜蓁安排成了老師。

 這群本事大點的,倒是不用去藍河縣,留在公主府就行。姜蓁從藍河縣回來的時候,還挑了幾十個無父無母的孤兒。

 有幾個孤兒的父母,是修建河堤的奴隸,但不幸身亡,姜蓁就把這幾個孩子放良,帶回公主府培養。

 她之前就對麾下的奴隸承諾過,有功必賞,這樣做不過是在實現自己的承諾。但姜蓁也能感覺到,因為她養孤兒這事,麾下的奴僕,對她都變得更加忠心。

 不論是教那群孤兒識字,還是讓藍河縣學室的人學法律,都需要大量的竹簡。

 姜蓁是斥巨資,才買回來一車竹簡,但這玩意兒就是看著厚重,上面的內容其實沒多少,一車竹簡,還比不上兩本書。

 直播間的人,倒是早早的就給了姜蓁造紙的方子,可姜蓁暫時卻不準備拿出來。

 她現在不過就是個公主,這段時間刷的名望,已經夠她用了,哪怕她把紙弄出來,各國的文人不過就是誇她幾句,但實在的好處,她現在的地位夠不著,那些厲害的大佬,也不會因為她弄出了紙張,就跑來追隨她。

 文風最昌盛的地方,不是姜國,而是鄭國,許多大家都在那裡辦學,收徒。郭凡和他師兄,就是從鄭國出來的。各國的大佬,有一半都是在鄭國學成出師的。

 姜蓁現在的能耐不夠,不想拿造紙術出來資敵,讓鄭國培養出一堆高手,投效別國,然後來跟姜國作對。

 沒用過紙這種好東西,公主府內的那些門客,對竹簡沒什麼不滿。

 學堂裡的第一課,老師就教學生們削竹簡,然後再用火烘烤。

 這群孤兒第一次上課識字,對這些竹簡十分敬畏,每個孩子都十分認真仔細,讓在門外偷看的姜蓁,忍不住鼻頭髮酸。

 【那一雙雙眼睛裡,都是對知識的渴求。】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哪怕人家年紀小,心裡也明白,未來能不能翻身做士族,要看現在夠不夠努力。】

 【我把我家那幾個熊孩子,都叫來看直播了,一個個的,身在福中不知福。】

 【這就是真實殘酷版的《勸學》,機會只有一次,不努力就只能做奴僕。】

 這群孩子在公主府是受到庇護的,否則哪怕他們現在是良民,以後交不起各種稅,也會被官府懲罰,欠債過多,就會被抵押成為奴隸。

 姜蓁是在用心培養這群人的,除了文化課,還有劍客教他們搏擊之術,護衛教他們行伍中的規矩。

 這群孩子是姜蓁未來的幫手,現在就能用上的青壯,姜蓁對他們也不含糊,一個個都被養得身強體壯。

 姜蓁忙著公主府的事,只覺得時間過得很快,等到了下午,郭凡就坐馬車回了公主府。

 看他垂頭喪氣的樣子,姜蓁問道:“怎麼?我父王不願意採用你的主張。”

 如果是這樣的話,她也不用急著去搞玻璃和陶瓷來掙錢了,攤子鋪太大,也不好管理了。

 郭凡搖了搖頭,說道:“王上身體抱恙,自覺沒有精力做這事。”

 誰能不惜命呢,姜王是愛自己的國家,但姜國也沒有到不變法就滅國的地步,所以姜王的意思是讓郭凡再等幾年,讓他輔佐新王。

 郭凡可不樂意等,拒了姜王給的博士官職,就直接回了公主府。

 他的政治主張,不是一個小小的藍河縣能容得下的,所以他也沒有像陳冬一樣妥協,留在公主府,而是直接向姜蓁辭行,要去別的國家遊說君王。

 姜蓁也沒什麼好說的,給了他一輛驢車,十兩金子,一大包精鹽,親自把人送出城了。

 這事她做過也就拋到腦後了,倒是姜王接見過郭凡之後,看姜蓁的眼神格外慈祥,覺得姜蓁是個舍小我為大家的好孩子。

 病好之後,姜王就拉著姜蓁說道:“之前是我欠考慮,我該給你一塊水土豐茂多良田的封地的,現在你在藍河縣投入那麼多心思,再給你換封地,就不值當了。”

 姜王擔心郭凡的主張姜國早晚有一天會用上,到時候就沒他護著姜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