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 23 章

 周胖挺起胸膛,滿面笑容的掏錢拿豆子。

 遇到姜蓁這麼豪氣的客人,賣豆子的中年人臉上也樂開了花,拉著周胖的手,熱情的說道:“我們鄉里有兩個年輕人,被選中在城內巡邏,你們要有事,我帶你們找他去。”

 周胖趕緊回道:“沒事兒,我們就是隨便問問。”

 “那就好。不過你們有事也別客氣,儘管找他們去,也不用花冤枉錢,公主給他們的俸祿可高了。”這中年人賣完豆子,把錢揣兜裡,歡歡喜喜的離開。

 姜蓁摸了一把臉,覺得臉不紅了,才淡定的說道:“走吧,去酒樓裡吃飯,順便問問那些外來的商隊,在藍河縣可有不便的地方。”

 幾天沒在外頭吃飯,藍河縣酒樓的主食,就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所有的店家都賣起了饅頭和米糕。

 酒樓的掌櫃把姜蓁當成了外地來的商人,熱情的介紹道:“郎君可要嚐嚐這饅頭,這是我們藍河公主為了孝敬王上才做出來,吃起來又松又軟,一點不費牙口。這麥粉還是我一大早派人去水磨坊買來的,新鮮著呢……”

 一個新事物的出現和傳播,必然伴隨著一些小故事,饅頭現在就成了姜蓁孝心的代名詞。

 而且饅頭是王室出品的美食,各地有錢的商人,就沒有不想嘗的,只要嘗過,他們立刻就會被饅頭鬆軟的口感征服。

 藍河縣外的水磨日夜不停的轉動,降低人工成本之後,藍河縣的饅頭價格也不貴,兩個錢,就能換來一個拳頭大的白饅頭。

 姜蓁非常闊氣的讓人上了一大摞饅頭,讓護衛們隨意吃喝。

 外地來的商人,有豪奢如姜蓁的,也有家資不豐,只買了幾個饅頭,大家分著吃嚐鮮的。

 畢竟藍河縣的精鹽,一釜才三十錢,運到都邑就是兩百錢,更別說賣到其他國家的價錢。走這一趟,就是七八倍的利潤,他們更樂意把錢花在鹽上,而不是饅頭。

 姜蓁找人搭話,找的也是那種普通的商人。

 這群人走南闖北的,膽子也大,姜蓁不過是起了個話頭,酒樓裡的人就直接聊開了。

 “這精鹽好是好,我特意跑酒樓的後廚看了,又白又幹淨,還沒有苦味,但就是產量太低,我都排到半個月之後了,等的時間也太久了。”

 “是啊,想到要在藍河縣等這麼久,我心裡就急,製鹽作坊的人說話倒是客氣,但就是不給鹽。”

 姜蓁問道:“可能想辦法插隊?”

 “辦法還是有的。”有人回道。

 周胖心裡一緊,悄悄的觀察姜蓁的臉色。

 姜蓁啃了一口饅頭,淡定的追問道:“排隊的規矩不是公主定下的嗎?還能有什麼辦法?”

 “製鹽作坊那邊產出的鹽,除了用來賣的,還預留了各鄉百姓的份額,鄉里的人去買,一釜只要15錢。你要是有錢有門路,倒是可以用青鹽和錢,去跟鄉里的百姓換。”

 姜蓁倒是想讓藍河縣的百姓吃上精鹽,對身體更好,但他們願意拿精鹽換錢,姜蓁也沒必要阻止。

 在心裡估算了一下粗鹽換精鹽的成本,姜蓁忍不住說道:“這是個虧本的買賣啊。”

 藍河縣就是產鹽地,鹽價最便宜的地方,從其他地方買鹽,花了人力物力運到藍河縣,再以成本價賣掉,哪怕精鹽利潤更高,為此大費周章好像也不值得。

 “也不算虧本。早一天運走精鹽,就早一天賺錢。我們這一個商隊的人,在藍河縣光是吃住,就是一大筆花銷。”

 “精鹽是剛出來的緊俏玩意兒,被人搶著買是應該的,過段時間就好了。”

 “說起吃住,藍河縣的人做事還真周到,進城門的時候,還有人特意告訴我們縣內客舍和酒樓的價格,城內還有護衛巡邏,反正住在城內,我是挺安心的,不用擔心偷盜。”

 正聊著巡邏隊呢,巡邏隊的人就從酒樓隔壁路過,然後被商隊的人拉著主持公道。

 這波巡邏的人,不是姜蓁的護衛,是縣尉按照姜蓁的標準從各鄉挑出來的,一隊人裡面,至少要有個人能大致瞭解姜國律法,遇上小事,他們才能解決。他們解決不了的,就需要上報給縣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