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報仇?


  之最,荊州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事情發生之後,消息以最快的速度傳回了京城。

  荊州有著如此重要性,再加上正值春耕,若是耽擱的時間長了,恐會影響到糧食產量,因而朝廷的反應也是極快,隆譽帝第一時間派了人去荊州,又下令開倉放糧賑災。

  荊州糧食產量高,每年給朝廷貢獻了數額巨大的稅糧,為了便於保存,朝廷在荊州設立了糧倉。

  按著隆譽帝的想法,荊州當地就有糧倉,只要開倉放糧賑災,就能先將百姓們的心安下來,讓百姓們不至於絕望,再讓當地駐軍在閒暇之時幫著百姓們修復房屋,過上一段時間,便也就能讓百姓們的生活恢復如初,甚至不會對春耕有太大的影響。

  不得不說,隆譽帝的想法是好的。

  可是!

  從京城趕到荊州的欽差到了荊州之後,卻發現荊州明明已經得到了隆譽帝的命令,可當地官員卻一直藉故推辭不肯開倉放糧。

  欽差此行可是領了皇命的,若是差事辦不好,到時候不僅功勞撈不著,說不得還得獲罪,見此情形自然極為憤。

  拿了隆譽帝給的手令,在當地駐軍的拱衛之下,那位欽差親自打開了糧倉的大門,卻是又驚又怒地發現,在去年的豐收之後,原本應該裝滿的糧倉裡,所存糧食卻只有十之二三!

  糧食少了這麼多,欽差第一時間就想到了貪腐上。

  事實上,糧食貪腐並不少見。

  只不過,一般情況下當地官員不會這麼大膽,也就是在秋收之後將糧倉裡的新糧賣出去,再收進數量相同的陳糧放進糧倉裡,從中賺取鉅額差價。

  糧倉裡的糧食都是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的,只要沒有什麼天災人禍的,這樣的伎倆還真不容易被人發現。

  可現在的情形卻是,糧倉裡的糧食少了十之七八!

  這是極為嚴重的貪腐案!

  而這麼嚴重的事,就是欽差沒辦法能決定得了的了。

  於是,欽差拿了隆譽帝的手令,一邊從另一產糧大地襄陽調取糧食賑災,一邊又將自己的發現寫成摺子六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消息傳到京城,文武

  百官一片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