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真 作品

第 198章 出嫁前


  早聽說錢小小化妝技巧出神入化呢,今日能學一兩招也是好的。

  王婆在一旁整理一會要穿的嫁衣。

  這是一套鳳冠霞帔,古代新娘頭戴鳳冠,臉遮紅蓋頭,上身內穿紅絹衫,外套繡花紅袍,頸套項圈天官鎖,胸戴照妖鏡,肩披霞帔,肩上挎個子孫袋,手臂纏定手銀;下身著紅裙、紅褲、紅緞繡花鞋,總之,怎麼紅,怎麼來。

  這就是小妖給淘換來的,還是比較符合這個年代的風情的。

  話說回來,有人會說,古代等級森嚴,怎麼讓平民百姓穿鳳冠霞帔呢。

  這也是有說法的。

  鳳冠霞帔最開始就是皇宮貴族的婚衣,平民百姓是不可以穿的。

  大腳馬皇后出身民間,所以她說過:“我大明女子無論貧窮富賤,嫁為人婦時皆可穿皇室服裝——鳳冠霞帔。”

  自此後鳳冠霞帔就在民間流傳起來。

  馬皇后規定平民女子在大婚的時候也可以進行穿戴,而且這種霞帔就像官員的補子一樣,根據身份地位的不同,繡服上繡的花樣圖案也是不同的。

  霞帔”是源自唐代道教教主的服飾。

  當時的道教教主多以“霞帔”作為法衣。

  唐代皇帝推崇道教,於是就叫宮中的婦女也穿霞帔。

  後來隨著時代變遷,官民婦女婚前、婚後的服飾發生了變化,婚前披帛,婚後披帔,用來區分婦女是否結婚。

  到了宋代,普通的女子只能披帔,卻不能繡織雲霞紋,只有官家的婦女才可以。

  到了明代普通婦女雖然可以繡織雲霞紋,但是所用線的顏色只能是深青色,也算是對社會等級的一個劃分。

  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就曾在他的《霓裳羽衣舞歌》中詠道:“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累累佩珊珊。”

  可見,最晚在唐代的時候,霞帔已成為女子喜歡穿戴的飾物。

  但直到宋代,霞帔才正式成為華夏輿服志中命婦禮服的一種重要配飾。

  至於,鳳冠霞帔是怎麼在這個時空裡散開的,錢小小沒有打聽過。

  只是當初為沈月娘辦繡服的時候,出去問了一下,民間可穿鳳冠霞帔,她才置換了這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