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三歲 作品

2第19. 第 219 章 番外2:青州

 盛昭在京城好好的給家裡人壓了一圈驚之後, 挑了個天氣晴好的日子,再一次辭別家人,趕赴青州。璟帝他們雖然依然心有餘悸,卻沒有一個人對盛昭的決定提出異議。

 此後數年, 盛昭除了每年過年的時候回京城和家人團聚, 其餘時間幾乎整個人紮根在了青州。

 盛昭和凌首輔在青州的第一年, 成功的收復了民心, 給青州的各項基礎事業打下了良好的根基。在凌首輔任期的後兩年, 先是新糧得到了全面的推廣, 再是山地的果樹計劃也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待到秋日收成時候,青州百姓對著堆滿糧倉的糧食和山地上或青或黃的果樹喜極而泣。

 他們青州, 再也不是盛朝人人談之色變的窮山惡水之地了!

 他們有高產的糧食,滿山的果樹,肥嫩的家豬, ………,最最重要的是,他們有凌首輔和小盛大人。有他們在,青州的百姓就有十足的底氣,他們會擁有更多的好東西,會過上更好的小日子。

 青州的糧食解決了,文化教育也走上了正軌。

 三年時間的苦心經營, 青州百姓雖然不至於脫胎換骨,從目不識丁直接進化到出口成章。但是至少青州有三分之一的人可以熟練的進行基礎的書寫閱讀和應用。這些還都只是短期內最表象的成效,凌首輔推行文教更深遠的意義在於,他給窮困的青州撕開了一個見識世界的口子。

 原來人的一生,不僅僅只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還有風花雪月詩酒花。不是說柴米油鹽不好, 也不是說只有風花雪月才是好的。只是希望你能見識過世界上所有的現實平凡和詩意浪漫之後,再跟隨自己的心意選擇平凡或者選擇浪漫。而不是在有限的人生裡,因為只有柴米油鹽,所以只能選擇柴米油鹽。

 凌首輔和盛昭在任期間對青州教育的重視,給青州的教育界帶來了彌足深重的影響。在此後數十年間,青州不僅湧現出了一大批知行結合的讀書人,甚至還出現了好幾個文學大家、文壇領袖。在江南京師這些幾乎攬盡文風的地帶殺出了一條血路,撕掉了貼在青州身上百來年的蠻夷之名。

 所以青州往後世世代代的讀書人,不拜文聖拜首輔。

 在他們心裡,凌首輔和盛昭才是帶領他們走上書山文海的領路人。至於為什麼只拜首輔不拜小盛大人,自然是因為他們的小盛大人堅持,他是鐵骨錚錚的軍營漢子。倒也不是說文武殊途,只是他作為一個正經的武將,被百姓當成文途領路人來對待,他自己倒是無所謂,但是這讓人家正經的文人領袖心裡怎麼過得去啊。

 盛昭才不幹這麼招人恨的事情。

 不過平心而論,青州的文教事業雖然有了飛躍,但這只是針對青州本身而言。要是放到整個盛朝來看,青州也就是中等偏下偶爾偏上的水平。畢竟把時間拉到上下一百年,哪個州府城池還沒有出過幾個名人雅士了。

 青州真正耀眼的在於,在農學一道頗有建樹。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盛昭當初新糧新種試驗的影響,青州人對改良培育糧種有著近乎偏執的熱情。關鍵他們其中的不少人還真有天賦。有熱情有天賦,事情不就成了嘛。不僅如此,跟農學相關的農具改良更新、家畜養殖繁育,他們也都沒有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