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蟬小妹妹呀 作品

第八十章 端王爺出使吐蕃(二)

“先不急,讓小僧述說一下吐蕃國的歷史。”鳩摩智說道。

“嗯,好的,願聽國師講述吐蕃國曆史。”端王爺說道。

“嗯,首先講民族源流,吐蕃民族的來源,是獼猴與巖魔女結合生出最早的人類,其後子孫繁衍,分別在吐蕃各地開墾平地,建築城邑。直到聶赤贊普,即吐蕃王系第一代贊普(王)從天降臨,才有了君臣之分。今吐蕃山南地區的首府澤當(藏語,意為遊戲的平地),傳說即獼猴及其子女玩耍的場所;澤當附近的山上,還有“猴子洞”的古蹟。這種“獼猴變人”的傳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歷史發展的真實性,也是古代藏族對本民族來源的具有普遍性的看法。

《新唐書》援引《後漢書》以來諸史籍,認為“吐蕃本西羌屬,蓋百有五十種,散處河、湟、江、岷間”。在西羌諸部中的發羌、唐旄,早在漢朝時期,即居住在析支水迤西,其地距中原絕遠,互無往還。《新唐書》根據“蕃發聲近”的理由,認為吐蕃即發羌的後裔。另一說,吐蕃是鮮卑族的南涼王朝禿髮利鹿孤之後。禿髮利鹿孤有二子,一名樊尼,一名傉檀。傉檀為西秦乞伏熾磐所滅;樊尼率殘部臣服於北涼沮渠蒙遜。北涼亡,樊尼率所部過積石山,西越黃河,成為諸羌部的首領。

古羌人西遷而形成吐蕃之說,源於古漢文史籍。

或謂吐蕃先民來自印度。自佛教傳入吐蕃後,一些佛教徒為擴大佛教的影響,臆造出吐蕃王室的始祖聶赤贊普出身於印度王室的說法。自聶赤贊普下傳三十一代,即吐蕃王朝的建立者松贊干布,但是史實及人種、語言、考古等方面的資料表明,吐蕃族源“南來說”毫無根據。

青藏高原自古就有人類居住,大量的考古發掘的材料,推翻了這裡地高天寒、荒野千里,古代不會有人棲息繁衍的傳統觀念。早在舊石器時代,吐蕃就已經有人類生存,林芝陸續發現古代人類頭骨和伴生石器、陶器等,“林芝人”是新石器時代或金石並用時期的人類遺骸,屬蒙古人種,即黃種,為吐蕃人的祖先。

吐蕃昌都卡若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了多座房屋遺址和大量的石制工具,以及骨器、陶器、粟米、動物骨骼等。當時在這裡生活的人們,過的是以農業為主的定居生活,兼營狩獵和畜牧業,有粗糙的紡織物,能夠製造彩陶,有用骨、石和貝殼製做的裝飾品等。

距奴隸制的吐蕃王朝建立兩千七百年以前,藏族的先民就已經在現今吐蕃創造了多種經營、極富特色的物質文化。

建國階段

青藏高原原本的居民稱孟族。戰國以後,有些羌族部落,如發羌、迷唐等部,逐漸遷移到今吐蕃。他們和當地人民相融合,繁衍發展,形成了吐蕃族。建立吐蕃王朝的是活動在雅隆河谷的犛牛部,統一犛牛部各部落的叫棄聶棄贊普。“贊普”是雄強丈夫的意思,以後成了吐蕃君長的尊稱。從棄聶棄開始,吐蕃確立了酋長世襲制度,第八世贊普布袋鞏甲以後,吐蕃社會獲得了較快的發展,逐漸由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

南北朝時期,興起於吐蕃山南地區澤當、窮結一帶的藏族先民雅隆部,已由部落聯盟發展成為奴隸制政權。其領袖人物達布聶賽、囊日論贊父子,逐漸將勢力擴展到拉薩河流域。松贊干布在吐蕃社會穩定、生產發展的基礎上,先後征服青藏高原上的諸羌部。如蘇毗、羊同、白蘭、党項、附國、嘉良夷等,以及屬於鮮卑人的吐谷渾部,將它們變為吐蕃的屬部。

雖然按照藏族歷史的傳統,松贊干布是第三十三任吐蕃國王,但是因為在他即位之前藏文尚未創制。在敦煌發掘的古藏文歷史文獻裡記載著在松贊干布之前的吐蕃贊普的許多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