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蟬小妹妹呀 作品

第三十一章 跟隨喬峰到杭州(九)

這是他們第三天遊覽建鄴城,一大早他們騎上馬,首先來到了棲霞山。

棲霞寺

棲霞寺位於棲霞山中峰西麓,三面環山,北臨長江,是四大名剎之一,佛教“三論宗”的發源地,南朝時期與雞鳴寺、定山寺齊名,是漢族地區佛教重點寺院。棲霞寺始建於南齊永明七年,梁僧朗於此大弘三論教義,被稱為江南三論宗初祖,隋文帝楊堅於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詔以棲霞寺為首。

千佛巖

千佛巖在鳳翔峰西南麓,南朝齊永明七年,明僧紹之子與智度禪師合作開鑿三聖像以紀念明僧紹。唐、宋各代相繼在紗帽峰都有開鑿,連南朝在內,共有七百尊。佛像大者高數丈,小者僅盈尺。其中“大佛閣”為開鑿時間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石窟,鑿於南齊永明七年,這是所發現的最東部的“敦煌遺蹟”。

舍利塔

棲霞寺舍利塔位於棲霞山麓的棲霞寺東,是五代時期的佛教石塔,是最大的舍利塔,棲霞寺舍利塔的整體結構緊湊,雕飾華美,塔八角五簷,高五丈,是研究南唐建築的重要實,佛塔藝術的精品之作,是南方非常少見的密簷式塔。棲霞寺始建於南朝齊永明元年,舍利塔後於隋文帝仁壽元年復修原為五層方形木塔。現存石塔系五代南唐重建。

無量殿

無量殿為千佛巖最早最大的佛龕。無量壽佛居中,兩側分侍觀音、大勢至,造像身段勻稱,線條流暢。三佛衣褶作風與雲岡石窟酷似,而開鑿年代比雲岡石窟還早十七年。造像精緻古樸,可與大同、龍門比美,其價值在於保存了南朝佛像的原韻,在江南尤其罕見。千佛巖有一尊“佛”,絕無僅有,即三聖殿左側的“石公佛”。相傳在雕鑿最後一尊佛像時,錘輕,石紋絲不動;錘重,石塊崩裂;不輕不重,僅冒火星,老是鑿不成。眼看期限已到,石匠為免眾人殺身之禍,便縱身跳進龕內,成了一尊一手舉錘、一手拿鏨的“石公佛”。

石窟造像

依據文獻記載及造像風格演變,現將棲霞石窟造像大致分為三期。

第一期

約建於晉宋之際至宋永光元年。

第二期

總結這一時期石窟造像風格:均為穹窟頂,出現三壁環壇,佛壇多為方形與橫長方形,並有千佛出現。